安徽六安,女子街头买板栗4.5斤,拿回家发现不对劲,一称足足有9斤!女子接下来的做法让老人直夸:丫头,你是好人! 安徽六安街头,一位女子开车路过,一眼就被路边摊上那绿油油、看着就饱满的板栗吸引住了。她把车往路边一停,快步走了过去,看摊的却是一位老奶奶,脸上带着点难色。原来,她是临时替儿媳妇看摊的,最大的难题,就是眼前这杆她根本摆弄不明白的杆秤。 得知女子要买板栗,老奶奶既高兴又犯愁。她很实在地说:“妹子,我老人家不太懂这个秤,你稍等一下,我给我儿媳妇打个电话,让她马上过来。” 可是,女子也有她的难处:“阿姨,我的车停在路边,不能停太久的。要不,我去隔壁那家买好了?” 一听这话,老奶奶顿时急了,生怕这单生意跑了。她赶紧拿出手机,一连给儿媳妇打了两个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却都是无人接听的忙音。看着女子为难的样子,老奶奶的无助感也到了顶点。她心一横,咬了咬牙:“妹子,你挑吧,我来给你称!” 女子很快挑好一袋。老奶奶颤巍巍地拿起秤杆,提着秤砣比划了半天,报出一个数:“4.5斤。”女子没多想,爽快付了钱,就开车走了。 车子平稳地开回了家。当女子拎着那袋板栗上楼时,一种直觉让她心里犯起了嘀咕。这袋板栗,怎么沉得有些离谱?凭生活经验,她敏锐地感觉到,这分量远不止“4.5斤”。 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自家的电子秤。把板栗往秤上一放,数字清晰地跳了出来,不多不少,整整9斤,老奶奶八成是把公斤当成了市斤,硬生生把9市斤称成了“4.5斤”,足足多给了一倍。 面对这白捡的便宜,女子心里没有半点犹豫。她脑子里闪过的,是老奶奶摆摊的不易和那份手足无措的实在。就像她自己后来说的,只有“把钱付了才能安心”,于是,她没片刻耽搁,立刻拎着板栗,发动车子,原路返回那个街角。 当她的车再次停在摊位前,人还没下车,就大老远朝老奶奶喊:“阿姨,你称错了!我说怎么那么沉,不可能是4斤半呀!我回家一称,足足有九斤!”她坦率地说明了情况,把多出来的一半板栗钱,稳稳地交到了老奶奶手里。 老奶奶听完,先是不好意思地笑了,嘴里念叨着给女子添了麻烦,让她多跑一趟。而那份不好意思,很快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感动。她拉着女子的手,由衷地赞叹:“谢谢你啊,丫头。你是个好人!” 这一声“谢谢”,不仅是为补上的钱,更是对一份陌生人之间信任的肯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为这个平凡的街头,增添了一点不平凡的暖意。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杆在物理上称错了重量的秤,反倒在无形中,精准地称出了一些在当下可能更稀罕的东西。老奶奶的错,是诚实的错,而女子的“计较”,恰恰也是一种诚实的计较。 信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