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皇帝朱由检正在阅读奏章,忽然身体内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立即指着大殿里的墙壁说,“来人,把这墙给我凿开!
少年天子指着墙面,声音冷得像冰,当太监们战战兢兢抡起铁锤。
砖石剥落,尘灰腾起,一道暗格赫然暴露在寒风中,里面没有金银,只有一叠泛黄的奏折,纸页脆如枯叶。
这是魏忠贤执政时封存的“禁言”,延绥镇将士的泣血求饷、关中饿殍千里的灾报、翰林学士弹劾阉党的死谏。
每一封都被朱批“慎言”二字,砌进墙里,成了帝国溃烂的脓疮。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明白了过来不禁仰天长叹道,“终于让我找到了!”
这事还得天启七年开始说起,那时候他的兄长朱由校突然暴毙,留给他一个被蛀空的王朝。
要啥啥没有就算了,关键还不剩几个好人。
当魏忠贤掌权时,他九千岁的生祠遍布全国。
辽东军饷被克扣充作党羽赏银,陕西旱灾饿殍塞路,奏折却成了“祥瑞”的垫脚石。
于是朱由检登基后第一刀便斩向阉党。
先调魏忠贤守陵,逼其自缢于阜城客栈。
之后再分批清算二百余党羽,或斩首或流放,东厂权柄就此折断。
当朝野都夸“圣君临朝”时,但是他却攥着墙中奏折彻夜难眠。
心里慌慌的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
于是第二天他召户部问国库咱家还有多少钱,于是他们回答说就剩十万两了。
然而这点钱还不够辽东军半月粮饷。
当兵部尚书颤声禀报,李自成的流民军已聚十万,后金铁骑五次破关劫掠,而京营士兵“衣甲如纸,持竹为矛”。
在此刻少年天子开始了近乎自毁的抗争。
之后他减膳撤乐,龙袍缝补三次仍不舍弃。
还彻查兵部空饷案,将吞没三十万两军资的舅父斩首示众。
更深夜半策马出宫,混入流民中听老农哭诉“闯王来了不纳粮”。
在一次暗访归来,他在奏折上朱批,冗官食禄,乃养虎为患。
虎已噬人,犹问虎饿否?
但是体制的腐肉早已侵入骨髓。
之后他力排众议启用袁崇焕,却因反间计将其凌迟处死。
利益会让人迷失本性,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这些贪官怎可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吧手伸进他们的口袋掏钱。
之后为筹军饷加征“三饷”,但是没想到反逼出更多“李自成”。
六次下《罪己诏》向苍生谢罪,暴雨却冲垮开封城,三十万百姓葬身鱼腹。
当清军第五次破关直逼京师,他咬破手指写血书,文武皆可降,天子唯死国!
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炮火震塌了北京城墙。
朱由检持剑步入后宫,目睹周皇后悬梁自尽,挥刀斩断长平公主左臂,最终踉跄奔上煤山。
在四更天的寒风里,他撕下衣襟写下绝笔,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那具以发覆面的尸身旁,仅剩太监王承恩一人自缢相随。
1628年凿开的那堵墙,曾让他以为抓住了救国的绳索。
但十七年间,他杀不尽贪墨的官僚,喂不饱赤地的饥民,挡不住关外的铁骑。
当他将袁崇焕的骨肉“传首九边”时,辽东防线彻底崩塌。
当他为军饷向江南加赋时,张献忠正在武昌称帝。
史书常叹他“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实则大明早在他登基前已是一具空壳。
魏忠贤砌墙封住的岂止奏折?
那是一整个王朝拒绝听见的丧钟。
1644年煤山槐树下的那根白绫,不过是为早已咽气的巨人合上了棺盖。
他凿穿宫墙,却凿不通人性的贪婪,他省下龙袍银两,填不满三百年的积弊深壑。
他六次向天谢罪,天灾依旧啃食着中原的麦苗。
他以身殉国时,腰间玉带价值六十两白银,恰是十个边军一年的饷银。
紫禁城的墙倒了,而人心的高墙,永在寒风中矗立。
他努力过但是始终拯救不了这腐烂的皇朝,他以为他凿开的是希望,但却没想到是腐败的开始。
如果没有这堆烂摊子,他应该会是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