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肺结节的朋友做完手术,复查CT的时候,一看到报告上的“局部胸膜增厚”、“黏连”、“条索影”等,就特别紧张,生怕手术做得不顺利,或者出现转移等。 今天主要来讲讲这3大常见情况,也安一下大家的心。 1、胸膜增厚:肺部的"愈合疤痕" 胸膜增厚就像我们皮肤受伤后留下的疤痕。当肺部进行手术时,无论是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还是肺叶切除,手术区域都需要经历一个愈合过程。 这个过程中,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相当于肺的"外包装")会形成类似疤痕组织的增厚。 这种改变在CT上表现为手术区域胸膜较正常部位更厚、更致密,属于正常的术后改变,不必过度担心。 2、胸膜黏连:自然的"修复反应" 黏连是指脏层胸膜(覆盖肺的表面)和壁层胸膜(覆盖胸壁内面)之间的异常连接。 想象一下,当手术造成胸膜损伤后,身体会本能地启动修复机制,就像用"生物胶水"把受损的两层胸膜粘在一起。这种黏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症状,只有当黏连范围较大时,才可能在深呼吸时产生轻微牵拉感。 3、条索影:手术的"金属印记" 条索影可能是手术中使用切割缝合器(俗称"内镜钉书机")留下的特征性表现。这种医疗器械使用钛合金钉进行肺组织切割和缝合,在CT上会呈现为细长的条状高密度影。 术后早期3个月内,由于局部组织反应,条索影周围可能伴有轻度炎症表现(如磨玻璃样改变)、周围软组织水肿、少量胸腔积液。 随着时间推移,通常6个月后,这些伴随改变会逐渐消退,最终只留下金属钉的条索影。[玫瑰][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