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为医护点亮一盏温暖的灯
7月9日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沙龙在滨医附院心灵驿站举行。来自该院的10名心理学爱好者在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王玉凤教授的指导下,通过沉浸式心理疗愈体验,帮助大家舒缓压力的同时,了解学习心理疏导技巧和方法。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工作状态和幸福感。今天参加活动的同事们都是我们院职工心理健康协会的会员,大家通过感受和学习提高,将为全院更多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助力大家心理成长。”王玉凤说。
今年6月11日,滨医附院职工心理健康协会正式成立,全院20多名具有心理学相关资质的职工成为首批会员。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作为与患者经常打交道的医护人员,面对生死离别、患者和家属的期望与压力,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等问题。成立职工心理健康协会,旨在汇聚医院内部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力量,共同学习、交流和实践,为职工提供科学、便捷的心理支持,为医院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积极的心理环境。同时希望能够在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理沟通的桥梁,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也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王玉凤说。
身为滨医附院工会副主席、女工委主任,王玉凤表示将会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职工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助力全院职工以更饱满的状态投身医疗事业,共享幸福生活。
职工之家,让医院成为第二个港湾
今年6月27日,滨医附院“职工之家”正式启用,这里涵盖图书阅览室、职工心灵驿站、棋牌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滨医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玉玖表示,医院在追求医疗技术进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高度重视职工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全体职工以职工之家为平台,积极参与到各类文体活动中来,让职工之家真正成为大家的第二个“家”。
多年以来,滨医附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职工为根本”,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实施“凝心、匠心、暖心、安心”工程,组织开展篮球赛、棋牌赛、歌咏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为职工营造愉悦、放松的人文工作生活环境;精准对接职工需求,巩固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班工作机制,探索开展日常托育服务。建立健全保护关心职工长效机制和职工关爱帮扶机制,为职工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
点点滴滴,一桩一件,正是滨医附院“心安医院”建设的生动实践。
心安医院建设,用四重奏谱写和谐乐章
心安,是更高层次的健康。
为响应全市“心安城市”建设和市卫健委心安医院建设工作要求,今年以来,滨医附院通过开展“心安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安防体系,提升平安医院建设水平;通过开展“心安医疗”建设,建设高水平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实现人民群众安心就医;通过开展“心安服务”建设,建立保护关心爱护职工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实际困难;通过开展“心安人文”建设,建立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全力打造“工作安心、心安就医”的特色心安医院品牌,提升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心安环境”建设方面,滨医附院加强依法治院,积极维护医院正当权益,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及治本攻坚行动方案,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心安医疗”建设中,滨医附院统筹完善医院心理门诊,提升心理门诊治疗区设施和就医环境;开展“心安护理”品牌建设工作,聚焦“患者心安”。根据患者个性需求,精准照护,化解就医焦虑,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前置化,对所有入院患者开展24小时心理问题初筛,为高风险患者提供分级干预,用专业疏导化解患者心理负担,以专业与温度筑牢健康防线。
人才,是第一资源,事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滨医附院关心关爱职工成长成才,落实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打造“保姆式”服务模式,为重点高层次人才配备点对点服务专员,提供政策传达、咨询协调、事项代办、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
聚力“护士心安”,滨医附院搭建护理人员专业成长平台,举办“心安养护工作坊”;强化专科护士培养与多学科协作,加速护理科研成果转化,为护士搭建能力提升通道;强化职业支持体系,完善护士职业保障机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以“一科一特色”服务竞赛激发创新热情,团队凝聚力持续增强。
在医疗领域,人文关怀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生理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关键因素。
滨医附院着力“家属心安”,营造人文关怀就医环境。创新照护支持模式,施行“免陪照护”政策;为长期照护老年患者的家属提供临时照护支持,有效缓解家属身心压力;深化沟通与保障服务,建立家属沟通“直通车”机制,以细致服务化解家属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