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有家叫华迅电子的小厂,开了十二年,老板刘晓玲前几天贴出一张红头告示,说8月31号正式关门,几百号人全部解散,机器就地拍卖。员工们前一秒还在打螺丝,后一秒就收到“公司没了”的短信,心里五味杂陈。为啥说关就关?有人扒出最高法8月1日刚开完发布会:从9月1日开始,所有老板必须给员工买社保,哪怕你是路边卖凉皮的小摊,只要雇了人,就得按月往社保局打钱。这条新规一刀砍下来,华迅一算账,一个月光社保就得掏几十万,原本那点薄利瞬间蒸发,干脆“长痛不如短痛”,关门大吉。 消息一上网,评论区立马分成两派。一派心疼老板:“人家撑了十二年,风里来雨里去,现在政策一紧就倒,打工人连饭碗都没了,谁可怜?”另一派直接怼回去:“连员工最基本的社保都舍不得交,靠克扣工人保命钱赚利润,这种厂子早该关门,留着也是坑人。”还有更扎心的留言:“现在能按时发工资的公司就是神仙企业,大家且行且珍惜,别嫌加班多,至少人家没跑路。” 其实新规很简单:9月1日起,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统统作废,哪怕员工自己签字画押也不算数。以前很多小厂靠这招省钱,工资条上多给两三百块,哄着工人别交社保,现在这条路被堵死。好处是,打工人的养老、医保、工伤有了兜底;坏处是,那些利润薄得像纸片的小老板,要么咬牙割肉,要么直接关门。就像华迅这样,老板一算“交完社保等于白干一年”,干脆清仓卖设备,还能落个“依法结业”的好名声。 说到底,这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小企业的真实现状:订单越来越卷,原材料涨价,客户砍价,利润薄得风一吹就散。以前靠“不交社保”偷出来的钱,现在被政策一把收回,立马现原形。有人担心短期内会有一波倒闭潮,也有人拍手叫好,说正好淘汰那些靠压榨工人续命的小作坊,让市场干净点。 感想只有两句话:第一,社保不是老板的恩赐,是打工人应得的底线;第二,企业如果连底线成本都扛不住,说明它赚的就是工人的保命钱,倒掉未必是坏事。留下来的企业,要么技术硬、利润厚,要么老板真把员工当人看。对打工人来说,与其骂政策,不如趁还有班上,多学点本事,哪天公司真撑不住了,也能拍拍屁股找下家,不至于被时代甩下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