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425年,朱高炽临终前对张皇后说:“我要5个后妃陪葬。”张皇后点头表示明白,转

1425年,朱高炽临终前对张皇后说:“我要5个后妃陪葬。”张皇后点头表示明白,转身就将他心爱的女子安排在殉葬名单上。侍卫们前去捉拿郭贵妃,她大惊失色。

当侍卫闯入寝宫时,这位为皇帝生下三个皇子的女人正在梳妆,只听见玉簪啪嗒一声摔碎在地,就像她骤然断裂的人生。

然而这一切都要从朱元璋说起,洪武十五年的南京城,孝陵刚刚竣工,四十多位妃子被连夜召进宫。

她们穿着赴宴的华服,鬓边珠翠未卸,腰间玉带未解,转眼就成了陵墓里的陪葬品。

朝堂上静得可怕,没人敢对太祖的决策说半个不字,老朱在《皇明祖训》里写得明明白白:“凡嫔妃未生子者,悉殉葬。”

表面看是让皇帝在阴间有人伺候,实则是把刀架在外戚脖子上,就像当年汉朝吕后专权的教训,他朱元璋可记得清清楚楚。

等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这套规矩玩得更狠,长陵的地宫里塞进十六个殉葬妃嫔,其中两个朝鲜贡女的故事听得人脊背发凉。

韩氏被选中时不过十八岁,就因会写几首汉诗成了“贤而有文”的陪葬品,临刑前她跪着哭求仁宗放她回国侍奉老母,换来的只有宦官抽走脚下木凳的声响。

倒是英国公张辅的女儿张敬妃逃过一劫,娘家功勋显赫的姑娘,连殉葬名单都绕着她走。

郭贵妃就没这么幸运了,虽然给朱高炽生了滕王、梁王、卫王三个儿子,虽然祖父是开国功臣郭英,姑祖母还是朱元璋的郭宁妃,可张皇后笔尖一抖就把她推进了鬼门关。

野史里说那日她披头散发被拖出寝殿,三岁的朱瞻埏追着喊娘亲,乳母死死捂着孩子的眼睛。

朝廷给的体面是追封“恭肃贵妃”,赏她娘家五百两银子,可这些镀金的虚名哪抵得上活生生的人命?

三十多人哭喊着被赶进挂满白绫的偏殿,脚下是带滚轮的木床,头顶是打好活结的绳套。

有个姓崔的朝鲜宫女吓瘫在地上,四个太监架着她把脖子往绳圈里塞,最讽刺的是事后朝廷还给这些“朝天女”立牌坊,表彰她们“贞烈忠勇”,活像在血泊里撒金粉。

明宣宗死时更荒唐,有个叫郭爱的姑娘入宫才二十天,连皇帝长啥样都没看清,就被列入殉葬名单。

这姑娘临死前写的绝命诗现在读来都扎心:“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

她才十六岁,本该在闺阁里绣花扑蝶的年纪,却要替个陌生男人殉葬,所谓“皇恩浩荡”,不过是把活人做成祭品的遮羞布。

在1464年正月,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躺在病床上,突然对太子说:“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

这个被瓦剌俘虏过的皇帝,见过漠北的风雪,也听过殉葬妃子的惨叫。

他或许想起了自己生母,那个借腹生子后神秘消失的宫女,连块墓碑都没留下,这道遗诏像把剪刀,终于剪断了缠在明朝妃子脖子上百年的白绫。

细究起来,殉葬制度就是权力癌变的肿瘤,朱元璋怕外戚干政,朱棣要死后排场,张皇后借机铲除情敌,每滴血背后都藏着算计。

那些被抹去的生命里,有会写诗的朝鲜才女,有刚当母亲的年轻妃子,还有没来得及绽放的少女。

她们本可以活成史书里鲜活的名字,而不是陵墓中沉默的骷髅。

今天我们在博物馆看见那些凤冠霞帔,别忘了每颗东珠都可能沾着泪痕。

历史不该只记录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那些被碾碎在车轮下的野花,同样有权利被阳光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