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双枪老太婆”莫林被敌人抓捕,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她:“你认识莫林吗?她长什么样子?”莫林心里一惊,心想也许我还有活命的机会。 1941年秋天,苏中抗日根据地流传着一个神秘传说:有个“双枪老太婆”专门夜袭日军据点,枪法准得出奇,来去如风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日军做梦也想不到,这个让他们头疼的“老太婆”其实是个20岁出头的姑娘,名叫莫林,她的真名叫姚世瑞,江苏南通人,出身富裕家庭。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姚世瑞硬是通过绝食抗议争取到了读书机会,进入南通女师后,她接触到各种进步思想,逐渐明白了救国的道理。 1938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名字改为“莫林”,组织本来安排她做宣传工作,但这个性格倔强的姑娘坚持要上前线打鬼子。 “我从小就跟哥哥学打枪,枪法不错,为什么不能去前线?”莫林的请求让领导有些为难,毕竟战场凶险,让一个年轻姑娘去冒险确实不妥,但莫林的态度很坚决,她反复强调自己的射击天赋,最终说服了组织,上级同意给她配发两支手枪,让她参加游击队。 莫林很快就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过人的战斗天赋,她总是在头上扎着白毛巾,蒙住大半张脸,双手各持一枪作战,动作敏捷如猫。 更重要的是她善于夜战,每次行动都选择月黑风高的夜晚,趁着夜色掩护摸进日军据点,打完就撤,从不恋战。 日军只知道有个枪法神准的神秘人物经常袭击他们,却始终搞不清楚对方的身份,因为莫林蒙面作战,加上夜色朦胧,敌人根本看不清她的真实面目。 有一次莫林带着几个战友伏击一支日军小分队,战斗中她左右开弓,连续击中多个目标,这次行动的成功让“双枪老太婆”的名声传得更远了。 日军对这个神秘对手恨之入骨,多次派兵搜捕都无功而返,他们猜测这个“老太婆”一定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江湖,怎么也想不到对方只是个20岁的年轻姑娘。 1941年秋天,莫林在执行任务时不慎暴露身份被捕,日军对她施以重刑,想要撬开她的嘴,但她始终坚守秘密,什么都不肯说。 审讯期间日军军官曾随口问她:“你知道那个双枪老太婆在哪里吗?”莫林心中暗笑,敌人到现在还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女子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目标。 这种错位也救了莫林一命,如果日军知道她就是那个让他们吃尽苦头的“双枪老太婆”,后果不堪设想。 莫林的父亲得知女儿被捕后,立即变卖家产四处奔走营救,与此同时组织也在积极开展营救工作,多方努力下莫林终于获救。 养伤期间莫林认真总结了这次被捕的教训,她意识到过于冒险的行动容易暴露身份,今后要更加谨慎小心,伤愈后莫林重新回到战场,她调整了作战策略,更加注重隐蔽性,同时加强了与其他游击队员的配合。 抗战期间像莫林这样的女英雄还有不少,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证明了在民族危亡关头,保家卫国从来不分男女老少。 这些女战士大多出身普通家庭,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农家女,但面对外敌入侵时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莫林在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游击队员,她不仅枪法准,战术意识也很强,经常能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抗战胜利后,“双枪老太婆”的传说在苏中地区广为流传,当地老百姓提起这个神秘的抗日英雄时,脸上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 直到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那个令日军闻风丧胆的“老太婆”原来是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姑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也不分年龄,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信源:上海热线——百岁老人莫林的革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