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科考船遭韩国货轮暴力撞击,拦腰折断沉入大海,107名科考人员全力呼救,韩国肇

中国科考船遭韩国货轮暴力撞击,拦腰折断沉入大海,107名科考人员全力呼救,韩国肇事者却无动于衷,一点救援的意思都没有。 1993年5月2日凌晨5点,中国海洋科考船“向阳红16号”在济州岛西南约200公里海域被韩国货轮“银鸥号”撞沉,船上107名人员中,3人遇难,104人获救。 事发时海上雾气很重,能见度不足100米,“向阳红16号”排水量3400吨,正执行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任务,这是中国首次在太平洋进行此类科考作业。 当班驾驶员在雷达上发现有船只接近,立即向船长金明奇报告,几分钟后,排水量1.2万吨的韩国货轮“银鸥号”撞上科考船右舷,在船体上撕开一个长约4米的破洞。 撞击后“银鸥号”立即倒车脱离,海水大量涌入科考船,从撞击到沉没,整个过程持续了约30分钟,断裂的船体分成两截,先后沉入1600米深的海底。 落水人员在4摄氏度的海水中等待救援,附近的几艘韩国渔船和“银鸥号”参与了救援,但由于海水温度极低,仍有3名科研人员因体温过低死亡。 事后调查显示,“银鸥号”在撞击前关闭了雷达系统,韩方解释是设备故障,但这一说法受到质疑,因为在大雾天气关闭雷达违反基本航行规则,沉没的科考船上载有价值数千万元的深海探测设备,包括多波束测深仪、海底摄像系统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科研仪器,船上科研人员收集的大量海洋地质数据也随船沉没。 这次事故发生时正值中韩两国就海洋划界问题进行谈判,“向阳红16号”的调查区域位于有争议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内,涉及丰富的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 事故推动了中国远洋科考的安全管理改革,此后所有科考船都配备了更先进的防撞雷达系统,并建立了多船协同作业的安全机制。 “向阳红16号”原定在太平洋中部进行为期4个月的多金属结核调查,这种海底资源被认为是未来深海采矿的重点对象,储量巨大但开采技术要求极高。 当时参与救援的科考队员回忆,落水后大家相互搀扶,很多人把救生衣让给不会游泳的同事,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在生死关头体现得淋漓尽致。 事故发生后中韩两国在海洋科研合作方面建立了更完善的沟通机制,双方同意在敏感海域进行科考时提前通报航行信息,避免类似意外再次发生。 现在的远洋科考船都装备了卫星通讯系统,可以实时与陆地保持联系,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救援力量能够更快赶到现场。 30多年过去,中国的深海科研能力已经大幅提升,“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等载人潜水器多次下潜到事故海域附近,继续着当年未完成的科学探索。 那次海难虽然给中国海洋科考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但也坚定了科研人员勇闯深海的决心,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深海科研的重要力量,这或许是对遇难者最好的纪念。   信息来源:中国企业家学习网--中国科考船遭韩国货轮撞击,沉入大海,船内107名人员全力呼救,他们却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