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大清创始人李成梁和大儿子李如松。李成梁的儿子都是打仗凶狠。特别是李如松在碧蹄馆五

大清创始人李成梁和大儿子李如松。李成梁的儿子都是打仗凶狠。特别是李如松在碧蹄馆五千明军对砍五万日军,还全身而退,是李成梁最厉害的儿子? 干儿子李如彘也继承了李家的人脉与凶悍,在李成梁面前卑躬屈膝静待时机。不得不说李如彘心机深厚又有谋略。忍辱负重多年。 李如松的战场表现确实够猛。碧蹄馆那场恶战,他带着五千明军硬扛五万多日军围攻,最后杀出条血路撤走,听着就够提气。不过得说明白,其实这场仗根本不是啥“全身而退”——明军战死精锐家丁六百多人,普通兵卒损失上千,连李如松自己的盔甲都被日军扒了当战利品。说白了就是场惨烈的突围战,明军被打得元气大伤,连收复汉城的计划都泡了汤。除了朝鲜这档子事,李如松收拾宁夏叛军哱拜、带兵硬刚蒙古骑兵,确实有两下子。在李家兄弟里,他算是最能打的那个。 再说说那位“干儿子李如彘”,也就是后来的努尔哈赤。这人压根不叫“李如彘”,这名儿是民间瞎传的。他年轻时因为父祖被明军误杀,被李成梁留在帐下干活儿。表面上看,他在李家军营里装得特别老实,打仗也卖力,背地里可没闲着——偷偷学明军打仗的门道,结交辽东的军官,一点一点攒自己的女真班底。他在李成梁跟前那副低眉顺眼的模样,跟后来建立后金、公开跟明朝叫板的天命汗,压根不像同一个人。这份隐忍功夫,一装就是二十多年,硬是等到李成梁死了、明朝辽东防务烂透了才动手。这份心机和定力,细琢磨起来让人后背发凉。 但咱别光看表面故事。把李如松捧成战神,把努尔哈赤的蛰伏说成“继承李家凶悍”,这种说法漏掉了太多关键东西。 李如松打仗够狠,碧蹄馆突围也算本事。可这仗暴露的问题更致命——他轻信朝鲜人“汉城日军不多”的假情报,带着少量精锐就往前冲,结果差点全军覆没。这种莽劲儿最终也害了他自己:几年后在辽东追蒙古人,中了埋伏当场战死。勇猛是真勇猛,但没脑子的勇猛往往死得快。 努尔哈赤更不是啥“继承家业”的乖儿子。李成梁留他在身边,本是想拿他当棋子制衡女真各部,结果反被利用了。努尔哈赤借着李家的关系网摸清明朝边防底细,一边假装恭顺朝贡,一边用“七大恨”煽动女真人对明朝的仇恨。他搞出的八旗制度,打仗比明军狠,调动比明军快,萨尔浒一战直接把明朝的精锐家底打崩了。这哪是“继承”?这是把老师傅的看家本领学透后,反过来要了老师傅的命。 李如松在碧蹄馆的悲壮突围,其实是明朝边防体系崩坏的预警——装备再好、将领再猛,也补不上情报失误、后勤稀烂的大窟窿。而努尔哈赤的崛起,恰恰是明朝对辽东失控的恶果:李成梁养寇自重,朝廷党争不断,边军腐败横行,生生把一个部落小子喂成了掘墓人。 说到底,李如松算得上李家最锋利的刀,可这把刀终究没能劈开困局。而那个在李成梁帐下低头二十年的努尔哈赤,才是真正撬动历史的人——他用从明朝学来的规则,亲手给明朝敲响了丧钟。碧蹄馆溅起的血还没干透,辽东的地平线上,后金的狼烟已经烧红了半边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