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05人!券商航母第一刀砍向自己人,网友灵魂拷问:“省下的钱能暖人心吗?”

这个盛夏,金融圈最冷的“空调”,开在了新晋券商霸主的办公室!一场静默而剧烈的人力“手术”正在进行,505人,成了这艘“航母”启航后,首批被“优化”下船的人...

“券商航母”诞生,光环下的第一刀!还记得2025年3月那场震动业内的“世纪合并”吗?两家巨头合体,瞬间以1.69万亿总资产、1961亿净资本登顶行业第一,成为无可争议的“巨无霸”。

合并的欢呼声犹在耳畔,一份冰冷的二季报数据却砸向市场:员工人数18,513人!相比一季度两家总和(19,018人),三个月狂减505人!这裁员规模,不仅是行业第一,更是断层领先第二名(中信建投)整整两倍!

(核心冲突点强化:光环与寒意的对比)一边是“券商一哥”的耀眼光环:Q1营收117.7亿(+47.48%),净利润更是暴增391.78%达到惊人的122.42亿!直接超越中信坐上头把交椅。(虽然85亿靠的是合并带来的“会计魔术”负商誉,但剔除后扣非净利也大涨60.65%!)

另一边,却是人员数据的断崖式收缩:从去年底合计19,350人,到5月底18,779人(减少571人),再到二季度末的18,513人(再减505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505个金融从业者在这个夏天悄然离场。

网友炸锅:钱省了,人呢?数据一出,网友评论瞬间戳中痛点:

“都在算裁员省了多少钱,没人问被裁的人去了哪?”“合并=优化?省下的成本是业绩,消失的员工是代价。”“券商航母的甲板,容不下505个‘冗余’?”

裁员真相:结构性“动刀”,财富管理是唯一赢家失业君深扒发现,这波减员并非全面收缩,而是精准的结构性“手术”:

❌大砍刀挥向:一般证券业务(从超1万降至9954人)、分析师(314→289人)、保荐人(831→800人)。

唯一逆势扩编:投顾团队!人数逆势增加89人至5852人。财富管理分客群经营,成为新航母的绝对战略重心。

(动作快准狠:整合大刀阔斧)

撤销33家分公司!4月初董事会火速通过决议,直接砍掉原某证券33家分公司,涉及参保人数109人(占11.4%)。

薪酬改革紧随其后!7月启动新方案,统一原两家差异薪酬,强调“合规与战略”。业内直言:原某证券员工固薪偏高,调整在所难免。

高层震荡:资管、期货、基金子公司董事长接连换帅或辞职。

“航母”的挑战:光环易得,远航难行站在18,513人的新起点,这艘巨舰面临灵魂拷问:

业绩高增长可持续吗?Q1那122亿净利,70%靠“会计魔术”(负商誉)。东吴证券预警:2026年增速或骤降至10%-15%!

协同效应是救命稻草?国金证券测算协同效应今年或贡献超20亿净利。经纪份额(6.8%→10.2%)、资管规模(破1.2万亿)、投行储备(翻倍)确有起色,但真能填平高基数吗?

科技与人效能兼得?砸钱搞AI大模型(“奇智孔明2.0”)、提升研发投入(占营收6%),真能大幅提升人效,抵消裁员影响?

文化融合的暗礁!物理整合易,人心整合难。两家巨头基因能否真正融合,是比裁员更深的挑战。

海外征途风险重重!借道香港平台发力东南亚,目标跨境收入占15%,但国际证券的亏损前车之鉴犹在。

(行业寒冬缩影)该证券并非孤例。中金人均薪酬近年暴跌超40%,证券业“降本增效”已成凛冽寒潮。当资本不再为冗余买单,当规模必须转化为真实效能,这场“人力重构手术”注定残酷。

失业君锐评:505人的“优化”,只是这艘“券商航母”调试航行系统的第一刀。省下的成本是冰冷的数字,而离开的505人,他们的去向与生计,是这轮行业剧变中被轻易忽略的注脚。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将冰冷的人员精简,转化为可持续的效能提升?如何让庞大的规模优势,真正锻造出差异化的服务利刃?

中国资本市场的这艘新旗舰,能否穿越周期风浪,不辜负市场的期待?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此刻,那505个消失在报表里的名字,值得一句追问:他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