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不应该和中国搞竞争,因为根本赢不了,印度应当彻底放弃在制造业上的幻想。   印度央行前行长拉詹近日直言,印度无法复制中国模式,建议放弃在制造业与中国竞争的幻想。这番表态给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泼了冷水,也让全球资本市场那些炒作“印度取代中国”的人冷静了不少。   莫迪这几年一直在推“印度制造”,想把印度变成世界工厂,给上亿年轻人找工作。为这目标,政府下了血本,砸钱补贴芯片制造这种高精尖产业,还提高了关税,把中国商品挡在门外,甚至封禁TikTok、严查中国企业,摆出一副要跟中国较量的架势。   莫迪还亲自喊话,号召大家买国货,点燃民族情绪,搞得好像印度马上就能接替中国的位置。西方媒体也跟着起哄,说什么“下一个中国”非印度莫属,气氛热得不行。   可拉詹却觉得,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他看得清楚,现在的世界跟几十年前完全不一样。   中国花了几十年建起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全球市场哪还有空间再塞下一个“中国”?更何况,现在制造业拼的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自动化和高端技术。中国的工厂里机器人忙得热火朝天,印度的“人口红利”却没那么值钱了。   加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靠出口拉动制造业的老路,早就不好走了。   印度的内部问题更是个大麻烦,基础设施差得要命,路堵、港口慢,一到雨季物流就瘫痪,想搞大规模出口几乎是做梦。电力供应都成问题,哪来的底气支撑大工业?   再说“人口红利”,听起来好听,实际上问题一大堆。四成文盲率,受教育年限远不如中国,工人营养不良,劳动效率低得吓人。   更别提只有一半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工作,另一半闲在家里,青年失业率据说能高达83%。这哪是红利,简直是隐患。   营商环境也好不到哪去,政策说变就变,随意罚款、打压外资,连苹果的代工厂都开始撤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拉詹觉得,印度与其在制造业上跟中国死磕,不如换条路,靠服务业来个“弯道超车”。这不是空想,印度在服务业上还真有点底子。   服务出口早就超过了制造业,占全球市场的4.5%,而制造业只有1.5%。从班加罗尔的程序员到海得拉巴的芯片设计师,印度在IT咨询、远程医疗、金融服务这些高附加值领域,已经有了真本事。   一个年薪十万美金的工程师,能带动十个本地服务岗位,效益比建个工厂强多了。服务业还省能源、少排碳,适合全球环保趋势,也能让小城市和农村跟着沾光,不像制造业那样扎堆大城市。   拉詹还算了笔账,印度得改改现在的路子。政府补贴都给了大企业,中小型服装厂这种能吸纳很多人的产业反而被忽略,得重新分配资源。   关税也得降,营商环境得改善,不然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机会,早就被越南、墨西哥抢走了。最关键的,还是得往人身上投钱。教育、医疗跟不上,上亿年轻人没保障,啥经济奇迹都是白搭。   印度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效仿中国模式,还是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如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印度需要认清自身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人口红利只是基础,找准定位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