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去年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当他的儿子邓志平看到社会各界纪念活动时,不禁感慨:"父亲离开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人记得他……" 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深切怀念。邓稼先的一生,就像一部浓缩的中国科技奋斗史,他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环伺。少年邓稼先在北平读书时,亲眼目睹日军暴行,一怒之下当众撕毁日本国旗。 这个热血青年的举动差点招来杀身之祸,父亲不得不把他送到大后方避难。 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他亲眼见证了国家科技落后的惨痛现实,这成为他日后选择核物理研究的原动力。 1948年,邓稼先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他仅用26个月就获得博士学位,被称作娃娃博士。 当时美国教授想留他做研究,开出了优厚条件。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他说:"我的祖国需要我。" 1950年,26岁的他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 1958年,34岁的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绝密任务。从此,他隐姓埋名28年,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他和同事们住着简易帐篷,喝着苦咸水,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着最复杂的核爆计算。 有一次核试验失败,他不顾辐射危险亲自进入爆心取样,因此遭受严重辐射损伤。妻子许鹿希回忆说:"他回来时脸色蜡黄,却笑着说没事。" 1986年,62岁的邓稼先因长期受辐射患癌去世。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这位把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家,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赤子之心。 他带领团队研制的原子弹、氢弹,让中国真正挺直了腰杆。但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小部分工作。" 今天,当我们回顾邓稼先的一生,会发现他身上闪耀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光芒。 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效力,体现的是家国情怀,他在戈壁滩默默奉献28年,展现的是责任担当,他临终仍心系国家科技发展,彰显的是赤诚报国。这些品质,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传承的精神财富。 在百年诞辰之际,各地举办了多种纪念活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举办了专题展览,展出了邓稼先生前使用过的计算尺、笔记本等珍贵文物。 他的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邓稼先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投身基础科学研究。许多网友自发在社交媒体上留言:"邓老,这盛世如您所愿。" 邓稼先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脚踏实地的付出,他不求名利,只求国家强盛。这种精神,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这种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4年6月25日报道《纪念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6月24日文章《"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的科学巨人》 《光明日报》2024年6月26日刊文《邓稼先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