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子为何不能继朕位?” 战争年代,树立威信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打胜仗! 反过来也是如此,不能打胜仗,总打败仗,难免人心浮动,跟你走的也不愿跟了,有意见的就更别说了。 郭荣继位前,后周内部,曾出现两股政治势力,围绕帝位继承者问题展开斗争,并极大影响了后周宫廷政治。一个是外戚,即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另一个是以郭威的老伙计,曾在灭汉兴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职业军人集团,即王峻、王殷这些人。前者有威胁,但威胁不大,主要的威胁,来自后者。毕竟权臣,尤其是职业军人夺取政权,是五代的常态。 怎么才能镇服这些人呢? 郭威早就说了:“当使澶州儿子击贼,方办吾事!” 多打胜仗,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对于后周和嗣君郭荣来说,考验马上就来了,这就是著名的“高平之战”。不过,在打军事仗前,还要打一场内部的政治仗,由郭威对阵当年的老伙计们。 特别是枢密使王峻,看郭荣尤其不顺眼,几次三番闹情绪,以撂挑子相威胁,不让郭荣到东京做开封府尹。 开封府尹是五代以来,储君都要经历的岗位,皇子出任此职,就意味着要接班。你王峻,跟老郭再是铁哥们,也不能干涉人家这种事情啊!郭荣,那可是皇帝的唯一儿子,接班那是迟早的事情,人家及早培养,有什么不对?何况,历朝历代,这继承人的问题,都是皇帝最忌讳别人干涉的问题。此外,王峻还把军权看作是自己的禁脔,不许任何人染指。本来讨伐兖州的慕容彦超,就应该让郭荣挂帅,可王峻就是反对,搞得郭威只好妥协一下,自己亲征。 这么干,能有个好吗? 在郭威看来,你王峻不就是当年我郭威的做法吗? 没办法,只好撕破脸了! 皇帝突然高调加大了河防工程建设的力度,借口大河安澜系乎国本,必须重臣督察,才能落到实处,把王峻从开封支到沿黄工地去验收进展情况。等一堆冗务把王峻拴住,郭荣方才借机调入开封。得到这个消息,王峻赶回去想要阻拦,这边就已经生米做成熟饭了。 没多久,对郭荣威胁最大的王峻,先被贬死商州(今属陕西)。然后,手握重兵的王殷,也被诓回开封处死。 全文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2NGbhiR4Qsf5Kkmmb8eb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