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战役前,国军军官杨兆龙四处奔走求情,终于在渡江战役前7天,从监狱中救出了1万名被关押的“政治犯”! 杨兆龙时任国民党最高检察长。 渡江战役前,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陈修良认为,一旦南京解放,那么被关在各地监狱的地下党员或者进步人士,就会遭到敌人的残忍杀害。 被关押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并不少,陈修良就想把他们救出来。 但敌人对地下党员的关押很严,劫狱或者通过其他强硬措施,肯定无法救出这么多地下党员。 这时,陈修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策反国民党司法系统中的高级官员,让他们签署特赦令,通过这种方法,或许就可以解救大批地下党员。 经过挑选,陈修良选中了杨兆龙。 杨兆龙是国际上著名的法学家,在1948年,他还入选海牙国际法学院“全球50位杰出法学家”。 因为经常接触到进步思想,身为国民党高官的杨兆龙,其思想很开明,而且他比较尊重人道主义。 除此之外,杨兆龙妻子的妹妹沙轶是地下党员,陈修良有联系杨兆龙的渠道,在这种背景下,陈修良决定通过亲情和政治劝说,让杨兆龙出面,想办法放了被关在南京和其他地方的地下党员。 在妻妹兼地下党员沙轶的劝说下,杨兆龙便答应与我党合作,甚至还与我党的代表进行了面谈。 那时,杨兆龙是国民党代理最高检察长。 此时的杨兆龙,已经可以签署释放令了。 但签署释放令,需要走相关程序,还要经过总统的同意和签字才能生效。 对于相关程序,杨兆龙本人是比较熟悉的。 他先是去找了司法行政部长张知本,让他在行政会议上提出“释放政治犯”的提案。 张知本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原来追随过孙中山,而且他本人非常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所以对于释放政治犯一事,张知本也是非常支持的。 不久,张知本就在行政会议上提出了此事。 但“释放政治犯”的提案却遭到了朱家骅等人的反对。 在这关键时刻,张知本就说:“如果提案不能过,那么这个行政部长,我就不当了!” 见张知本以辞职相逼,许多人脸色就变了,一些人只好改变了态度。就这样,“释放政治犯”的提案就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 接下来只需要让总统签字,这个提案就可以生效。 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由李宗仁担任代总统,这时的李宗仁不在南京,而在广西,杨兆龙就亲自去了广西,向李宗仁说了此事,还说被关押的政治犯大部分都是爱国学生,放了他们,还可以缓和国共之间而关系。李宗仁听了以后,就在上面签字了。 杨兆龙也知道,哪怕李宗仁签字了,按照正常的程序,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放了这些政治犯。 为了不拖延从而出现意外,杨兆龙就在1949年4月13日向江苏、浙江、安徽等10多个国统区的法院发了紧急电报,让他们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 各地的法院收到紧急电报后,也是马上执行。 据后来统计,当时南京地区的法院就释放了100多名政治犯,其中包括了朱学成等地下党员。 全国各地释放的政治犯,加起来有1万多人,这里面大多是地下党员、民主人士和进步学生。 7天后的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 如果这些政治犯没有被释放,那么国民党在落败之际,为了泄愤,肯定会将他们残忍杀害。 毫不夸张的说,杨兆龙此举,是救了1万多人的性命,他对革命有大恩。 南京解放后,陈修良亲自向杨兆龙表达了谢意,并邀请杨兆龙留在大陆。 那时,杨兆龙本可以去台湾,欧美的知名大学也请他去国外教书,可杨兆龙却毅然选择留在大陆,因为他期待参加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之后,杨兆龙就留在国内教书育人了。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