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延安时期,陈赓有一次背媳妇过河,引得众人哄笑,谁料毛主席知道后却罕见发怒!  

延安时期,陈赓有一次背媳妇过河,引得众人哄笑,谁料毛主席知道后却罕见发怒!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延安的冬天刚过,延河的水涨得比往年都高,岸边的石头被冲刷得光滑发亮,河面泛着寒气,陈赓站在河这边,目光落在对岸的党校方向,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那天是周六,延安有规定,已婚同志只能在周末回家一次,他和妻子傅涯约好晚上见面,本想等河水退一点再过河,但到了下午,对岸传来话,说水太急,傅涯没法过来。   陈赓没多说什么,脱了布鞋,卷起裤腿就走进了河水里,水凉得刺骨,河底布满了嶙峋的石头,他一步一步试着找平稳的落脚点,水势虽不算湍急,但也绝不平缓,站不稳就可能被冲倒。   他身形高大,走得稳当,终于蹚到对岸时,傅涯满脸着急,他没说话,蹲下身子背起她,又朝回走,那一程比刚才更难走,河水没过膝盖,身体一沉一浮,一步一滑,好在陈赓咬着牙,终于把人背了回来。   岸边早围了一圈人,有战士笑出了声,也有人摇头,觉得他太不顾危险,这件事没多久就在延安传开了,有人调侃,说这对夫妻像牛郎织女,一年才能团圆一次,也有人感慨,说陈赓这样的人也有柔情一面。   这事传到毛主席耳朵里时,他并没笑,听完经过,他脸色不善,他不是责怪陈赓爱媳妇,而是气他不顾安全,他清楚陈赓腿上有旧伤,蹚这么深的水,要是病情复发,后果不堪设想。   毛主席向身边人发了火,追问党校为什么迟迟没有解决过河问题,这一问下去,没过几天,延河上就搭起了一座木桥。   桥不宽,用木板铺着,咯吱作响,供人通行,女子大学一侧也随后搭起了桥,从此延安的两岸再不需要蹚水过河。   桥修好后,大家私下说,陈赓那一背,不只背回了媳妇,还背出了两座桥,这事渐渐成了佳话,传了多年。   其实在傅涯之前,陈赓已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他的妻子王根英牺牲于1939年,那年是反“扫荡”斗争最惨烈的一段时间,王根英是上海地下党时期的老同志,与陈赓患难与共。   她为了保住党的秘密文件,在敌人围捕中英勇牺牲,陈赓听闻噩耗时,正在冀南前线,整个人像被抽去了骨头。   他每天写日记,那段时间却一字未落,后来得了伤寒,整夜发烧,半夜醒来拿枪对着天窗连开几枪,情绪已经压不住了。   刘伯承、邓小平都看在眼里,心里着急,跟组织上提议,要给陈赓找个能照顾他、劝得动他的人。   没多久,抗大安排了三个女学员去探望陈赓,其中一个就是傅涯,她是从浙江辗转来延安的女同志,早年就积极参与抗日募捐和学潮,是抗大毕业的优秀学员。   陈赓一见面就注意到了傅涯,没几天托人联系她,表达了交往的想法,傅涯并未马上答应,说自己已有婚约,对方是远在重庆的表哥。   那人研究小麦,信里提到不打算来延安,也不愿参与政治,傅涯的坦诚让陈赓心生敬意,他反而说,对方有志向也是好事。   组织得知陈赓有意傅涯时,却发现傅涯被列为“特嫌”,陈赓亲自去档案室查她的经历,才知道问题出在傅涯的大哥。   他是国民党员,家里来往的人多,消息复杂,曾来延安打听她的情况,陈赓看完档案,又跑去找组织说明实际情况,那之后,傅涯收到表哥来信,说自己不会来延安,不愿意搞政治。   陈赓听说后放心了,继续等待,三年后,他们终于被批准结婚,那年正值部队整风休整,组织办了场运动会,傅涯在戏剧《孔雀东南飞》中饰演小姑,哭戏很打动人。   台下的陈赓看得掉了泪,散场时,邓小平对身边人说,这两人该成亲了,第二天一早,部队就要转移,陈赓骑马在前,忽然掉头,倒骑在马上,一路望着傅涯。   她催他坐正,他却笑着炫耀骑术,不料马一颠,他重重摔下地,众人吓了一跳,他却爬起来拍拍土,重新跳上马背,继续倒骑。   就是这样一个带着乐观精神的人,用一背的力气打动了无数人,也让一座桥从故事变成了现实,他在延安的那几年,把战士的英勇、丈夫的深情和同志的信任,都活成了真实的模样。   傅涯后来说,延安那条桥,她一生都没忘,她记得有人为了爱情蹚过冰冷的水,也记得,有人为他们的爱情修了一座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青年文学杂志社——特稿·百年芳华丨延河:流水十三章(胡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