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特朗普突然宣布了一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贸易的湖面上激起千层浪。 7月31,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投下一枚“贸易炸弹”:“我们已同意对韩国征收15%的关税,美国不会被征收关,”寥寥数语,瞬间让全球贸易观察家们集体坐直了身子。 就在几周前,韩国还面临25%关税的威胁,如今这个数字降了10个百分点,代价却不简单,韩国需向美国提供3500亿美元投资,并购买1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韩国总统李在明第二天火速认领了这份协议,称之为“消除出口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步”。 毕竟作为美国第六大贸易伙伴,韩国去年对美出口高达1320亿美元,若真吃下25%关税,经济引擎怕是要熄火。 美韩协议墨迹未干,两国官方表述已出现戏剧性裂痕,特朗普高调宣称韩国将“全面开放贸易,接纳美国汽车、卡车和农产品”,仿佛美国农场主们明天就能把大米堆满釜山港。 话音未落,韩国总统室紧急灭火,8月1日,发言人姜由桢冷脸回应:“农畜产品开放度已达99.7%,剩余0.3%绝不开放!”她暗示美方可能“误解了细节”,双方存在明显的“温差”。 这种外交辞令背后,藏着2008年韩国万人抗议美国牛肉的惨痛记忆,大米和牛肉,是碰不得的政治高压线。 更精彩的细节在幕后,韩国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透露,谈判桌上美国代表挥着农产品开放清单步步紧逼,韩国团队甩出国内抗议新闻合集反击。 两周前韩国媒体对农产品议题的集中报道,意外成了谈判筹码,让美方最终缩回了手,贸易谈判从来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政治嗅觉的较量。 特朗普的关税战车在亚洲画出一道精妙的税率曲线。细看这张“盟友价目表”:日本用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换来15%税率; 印尼菲律宾卡在19%;越南跳上20%台阶而闹边境冲突的泰国柬埔寨,直接被甩上36%高台,差别化税率成为地缘政治的精妙推手。 日本模式在此成了关键剧本,当韩国承诺3500亿美元投资基金时,市场观察家们立即想起日本官员事后的澄清,所谓投资“主要是贷款而非现金”。 这种文字游戏让韩国在野党坐不住了,国民力量党已要求8月6日传唤谈判团队到国会接受质询,毕竟美国商务部长那句“基金90%收益归美国”的说法,和韩方“韩国主导”的宣传实在反差太大。 千亿能源订单才是特朗普最得意的筹码,韩国承诺的10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采购,与欧盟7500亿美元能源大单形成呼应,表面看是贸易让步,实则为美国化石能源全球扩张铺路,这种“能源捆绑”模式正在重塑贸易规则:想要关税优惠,买美国油气就对了! 半导体巨头们早已闻风而动,三星火速与特斯拉达成165亿美元芯片协议,LG新能源拿下43亿美元电池订单,企业用真金白银投票,在贸易新框架下寻找生存缝隙。 不过质疑声随之而来:千亿能源采购规模是否超出韩国实际需求,所谓3500亿投资是否暗藏贷款陷阱,这些悬念都要等李在明两周后访美才揭晓。 韩国谈判代表收拾文件离开白宫时,特朗普特意要求合影留念,这张挂在白宫官网的照片,成了“交易艺术”的最新广告,但真正的戏剧性在协议生效后24小时内爆发。 当韩国总统室断然否认开放大米市场时,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却仍挂着“韩国全面接纳美国农产品”的宣言,这种赤裸裸的表述冲突,暴露出所谓“全面协议”的脆弱根基。 铜关税战场已烽烟四起,韩国铜企的紧急会议开到深夜,国会质询程序启动,在野党磨刀霍霍等着8月6日拷问谈判团队。 而那个3500亿美元基金,到底是投资还是“保护费”,市场仍在争论不休,这场15%关税的胜利,对韩国而言不过是拿到了下一轮贸易博弈的入场券,而发牌人,永远坐在白宫西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