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么热,为什么不大力发展空调制冷行业呢?莫迪不是没下力气发展,是印度被咱捏住了七寸。 这关键的七寸,就是空调最核心的部件——压缩机,咱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生产国和供应国,可以说牢牢掌握着这项技术,印度总理莫迪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早就想摆脱对咱们的依赖。 为了搞他那个“印度制造”的计划,莫迪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他一边不断提高进口压缩机的关税,想把咱们的产品挡在门外。 另一边又拿出几百亿卢比的真金白银,补贴给印度的本土企业,鼓励他们自己研发生产压缩机,这个想法很好,既能保护本土产业,又能解决技术难题。 可问题是,这压缩机技术不是靠砸钱就能马上搞定的,好几年过去了,印度的企业还是没能造出性能稳定、成本又低的压缩机。 这就尴尬了,自己造不出来,进口的又因为高关税变得特别贵,最后这笔钱,还不是得印度老百姓自己掏腰包。 结果就是,空调在印度彻底成了一件奢侈品,普通家庭根本想都不敢想。 眼看自己研发的路走不通,印度的大企业塔塔集团就动了别的心思,他们想从咱们这儿直接把技术“拿”过去。 去年6月,塔塔的高层就专门跑到上海,找到了咱们压缩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海立集团,塔塔那边说得很好听,希望能跟海立合作,让海立转让技术,到印度去建厂。 这听起来像是个双赢的买卖,毕竟印度市场那么大。但海立集团想都没想,直接就给拒绝了。为啥这么干脆?因为海立的母公司上汽集团,十几年前就被印度人狠狠地坑过一次。 当时上汽集团帮印度建了个发电厂,那是真心实意地帮忙,结果项目干完了,尾款却迟迟要不回来。 不仅如此,印度那边还反咬一口,各种抹黑栽赃,把一些运营问题全怪到咱们头上,这种过河拆桥的事,咱们中国企业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谁还敢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技术交出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了,而是关乎信誉的问题。 印度自己把名声搞坏了,现在想再来忽悠咱们中国企业转让核心技术,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说,印度空调行业发展不起来,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但根子上,还是他们自己的信誉出了问题。 大家觉得,面对这种有过“黑历史”的合作伙伴,咱们是不是就应该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