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淋巴瘤(即肿瘤起源于肝脏内的淋巴组织),也可由其他部位淋巴瘤转移至肝脏(继发性肝脏淋巴瘤)。
分类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HL):极为少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
继发性肝脏淋巴瘤:更常见,多由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胃肠道等)的淋巴瘤转移至肝脏所致。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或不适、肝肿大、体重下降、发热、乏力等。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帮助初步判断病灶性质。
病理学检查: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其他检查:血液检查(如肝功能、肿瘤标志物)、骨髓穿刺等,用于评估病情和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原则
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常用方案需根据淋巴瘤的具体类型制定(如CHOP方案等)。
对于局限性病灶、化疗效果不佳或合并肝脏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考虑手术切除或放疗。
部分患者可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
预后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预后较继发性者相对较好,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预后与淋巴瘤的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