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第五旅进村准备过年,村中突然起火,战士们放下枪赶去救火,日军突然围攻过来,部队仓促应战,突围到“一线天”时,被日军重机枪猛扫,损失惨重。 1940年腊月二十九,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八路军第五旅却在平度县下马戈村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当熊熊烈火点燃的瞬间,谁能想到这竟是死神降临的信号? 那年冬天格外寒冷,胶东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在高锦纯的带领下,刚刚结束了一年来与日军的激烈战斗,部队急需休整。选择在下马戈村过年,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决定——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有200户人家,地势险要,一直是第五旅的驻扎地。 1940年9月,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改称山东纵队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过去一年里,第五旅转战胶东各地,多次重创日军,战士们长期处于高强度作战状态,很少有时间好好休息。 腊月二十九日早晨,部队借着晨雾掩护悄悄进村。高锦纯安排好警戒后下令解散,准备让战士们过个安稳年。谁知道,就在大家忙着准备年夜饭的时候,村民张明家的柴禾垛突然起火。 战士们听到呼救声,本能地放下手中的武器冲过去救火。这一幕看起来很平常——人民子弟兵帮助老百姓,天经地义。但谁也没想到,这场火竟然是个信号。 就在村中一片混乱的时候,两股日军从村东长岭方向包抄过来。他们动作迅速,配合默契,一股从东向南,一股从北向西,几分钟就把整个村子围了起来。显然,这是一次有预谋的袭击。 警卫营的哨兵反应很快,发现敌情后立即鸣枪示警并就地反击。高锦纯听到枪声,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迅速组织部队突围。由于对地形熟悉,加上指挥得当,这次仓促应战竟然成功脱险,只损失了一个人。 日军撤走后,高锦纯觉得有些蹊跷——为什么敌人的时机掌握得这么准?但因为损失不大,他也没有深究。 正月初三,高锦纯又带队回到下马戈村。这次他更加小心,增加了好几个暗哨。结果刚安排住房,村西北角董照普家又起火了。战士们正要去救火,枪声又响了。 这次日军来得更猛,人数更多,火力也更强。他们从南边西李戈庄和东北大田方向同时袭来,没等部队完全集结就把村子包围了。高锦纯果断改变撤退路线,带着部队从村西齐顶沟突围。 齐顶沟是个上窄下宽的峡谷,就是当地人说的”一线天”。当部队冲到沟口时,日军早就在高处架好了重机枪。居高临下的火力网瞬间封锁了去路,密集的子弹在狭窄的山沟里呼啸,压得部队抬不起头。 面对这种绝境,高锦纯下令组织突击队强行突破。突击队的战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冒着弹雨向前冲锋。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撕开一道生路,但代价惨重。这场突围战虽然最终成功,但第五旅损失严重,许多好战士永远倒在了那个寒冷的冬日。 两次袭击,两次失火,时间间隔这么短,日军的行动又这么精准,绝不是巧合。高锦纯越想越不对劲,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他把部队转移到较远的地方进行整训,一边训练一边暗中调查。经过排查,部队内部没发现可疑人员,但疑虑依然存在。不久,下马戈村情报站的张修刚送来情报,说平度县城日军大量增兵。高锦纯派人核实,发现完全是假消息。 这下真相大白了。连夜审讯后,张修刚承认自己早被日军收买,两次大火都是他放的,日军也是他引来的。想到那些在突围中牺牲的战士,高锦纯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这个叛徒就地正法。 这件事给高锦纯上了深刻一课。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不仅要与外敌作战,还要时刻防范内部的叛徒。只有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反奸防特工作,才能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下马戈村突围战中,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敌人不仅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会用各种卑劣手段。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那些在”一线天”倒下的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担当。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血洒”一线天”的英雄们。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正是无数这样的牺牲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战争中的叛徒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