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他下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圣旨:福建泉州蒲姓家族,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并且,朱元璋还将一个蒲姓阿拉伯人,蒲寿庚,掘地三尺,鞭尸三百。 1368年,贫民出身的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位新皇帝登基后没急着享受荣华富贵,反倒先办了一件让全国上下都摸不着头脑的事。 他专门给福建泉州的蒲姓家族下了道狠命令,规定这家子男人往后世世代代只能当奴隶,女人代代必须做娼妓,永世不得翻身。 更离奇的是,他还派人把一个死了快一百年的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从坟里刨出来,当众鞭尸三百下,这得多大仇?一个开国皇帝,为啥非要跟一个地方家族过不去?故事得从南宋末年说起。 蒲寿庚祖上是阿拉伯商人,南宋时期举家搬到泉州做海外贸易,这人确实有本事,靠香料生意发家,富得流油,光家里佣人就有上千个。 南宋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当了泉州市舶司提举,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加港口管理局局长。 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坐三十年,权倾泉州,连官员富商都得看他脸色行事,如果故事到这儿结束,蒲家大概能光宗耀祖写入地方志,但1276年蒙古铁骑踏破南宋都城临安,把历史改写了。 当时南宋残余势力护着小皇帝端宗一路南逃到泉州城门外,指望着这位受尽皇恩的蒲大人能打开城门提供庇护。 没想到蒲寿庚精明盘算后,认定宋朝气数已尽,直接紧闭城门不让皇帝一行人进城。 这还不算完,当宋朝将领张世杰一气之下抢了他几艘船后,蒲寿庚竟为泄愤大开杀戒,把泉州城里三千多赵氏皇族宗亲全给屠了,连妇女儿童都没放过,血洗全城。 干完这些,他转身就带着泉州港和全部商船投降元朝,还主动帮元军追杀南宋残余力量,靠这份“投名状”,蒲寿庚在元朝继续当他的市舶使,家族富贵又延续了近百年。 时间跳到元末天下大乱时,蒲家还想玩“见风使舵”的老把戏,蒲寿庚的孙女婿那兀纳勾结色目人搞叛乱,结果这次运气不好,被元朝将领陈友定镇压。 元军不光血洗泉州城,捣毁清真寺,还把蒲寿庚的坟给刨了,这倒给后来的朱元璋省了道工序。 曾经繁华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从此一蹶不振,海外贸易中断导致海盗横行,间接促成明朝后来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朱元璋从小在元朝暴政下长大,父母兄弟都活活饿死,最恨的就是蒲寿庚这种卖国求荣之徒,虽然蒲寿庚骨头都化成灰了,老朱还是觉得不解气。 他登基后立即下令蒲氏全族打入贱籍,更狠的是派人把蒲寿庚的尸骨挖出来,公开鞭打三百下,以此警示天下叛国者的下场。 这道圣旨执行了几百年,逼得蒲姓后人纷纷改名换姓逃亡,多数改成了“吴”姓,有趣的是,当年泉州幸存的宋朝宗室为避祸也改姓吴。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看,他严惩蒲家不只是泄愤,当时明朝初建根基不稳,急需树立“忠君报国”的价值观,将蒲家定为“逆贼典型”,能强化新政权的合法性。 而老百姓对这道残酷命令普遍拍手称快,更说明在传统伦理中,背叛民族大义比贪腐更不可饶恕。 如今泉州清净寺的遗址还在,蒲寿庚的故事已成游客耳中的一段奇谈,朱元璋的极端手段今天看当然不可取,但这段公案倒留下个朴素道理,人不能吃着主家的饭还砸主家的锅,见利忘义终会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台海网,2019-04-26,《海丝传奇——宋朝阿拉伯客商后裔在中国的百年制香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