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野心非常可怕!现在的越南教育,在大中小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把广东广西作为其原来的属地。 翻开越南的历史教材,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课本里,频繁出现所谓 “岭南故地” 的表述,将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地区划入越南古代 “疆域版图”。教材里甚至用大幅地图标注,声称从 “瓯雒国” 时期开始,越南北部政权就对岭南地区拥有 “主权”。 事实上,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南征百越,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南海郡管辖今天的广东大部,桂林郡涵盖今天的广西大部。即便历经朝代更迭,岭南地区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史学界公认的史实。 但越南教材却刻意模糊这一脉络,将中国中央政权对岭南的治理描述为 “外来侵略”,把当地少数民族与越南古代政权强行捆绑,编造所谓 “民族迁徙与疆域传承” 的虚假叙事。 更让人生气的是,越南的历史教育不仅在地理概念上做文章,还在文化认同上制造混乱。教材中强调,岭南地区的古代文化与越南 “同源”,甚至将粤语、壮语等中国南方方言说成是 “越南语的分支”,试图通过文化溯源强化 “领土主张” 的合理性。 越南的这种教育取向暗藏着对地区局势的不良企图。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岭南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更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越南通过在教育中强化对这一地区的 “历史宣称”,既可以转移国内发展压力,又能在民众心中埋下对中国的认知偏差,为未来可能的领土争议制造舆论基础。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的历史教育正在影响越南年轻一代的认知。在越南的大学校园里,不少学生对中越边境历史的了解完全来自教材的片面描述,甚至认为 “广东、广西原本就该属于越南”。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可能影响民间层面的中越友好,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成为破坏地区稳定的潜在隐患。 中国多次明确表示,历史事实不容篡改,任何基于虚假历史的领土主张都是站不住脚的。中越双方在 2008 年已就陆地边界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争议,这正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但越南国内的这种错误教育倾向,无疑与两国共建友好关系的目标背道而驰。 国际社会也对越南的历史教育问题有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历史教育应基于客观史实,避免成为煽动民族对立或领土争议的工具。多位国际史学专家在学术研讨中明确表示,越南对岭南地区历史归属的描述缺乏史料支撑,属于典型的 “历史修正主义” 行为。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可以随意篡改的工具。越南若想真正融入地区发展大局,就应当正视历史事实。 只有基于历史真相的相互尊重,才能让中越关系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 任何试图通过歪曲历史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