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100%的关税,也绝不会低头。   美国这回在瑞典谈判桌上玩的这招,说白了就是想把关税当杠杆,撬中国的能源战略。财长贝森特这话,表面上是制裁俄罗斯,实则是想卡住中国的能源脖子,逼咱们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听他指挥。这种“间接施压”的套路,其实就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俄乌冲突还没消停,美国想借制裁俄油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同时试探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底线。   但中国这边根本不吃这一套。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很硬气:中国的能源采购是基于自身需求的自主选择,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解决不了问题。这话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底气。   中俄能源合作可不是临时凑数的买卖,从“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到长期原油供应协议,双方早就形成了深度绑定的产业链。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超过1亿吨,占进口总量近20%,这种互补性是全球能源市场自然配置的结果,哪是美国几句威胁就能拆散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早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框架。咱们一边和俄罗斯签长约保供,一边在全球布局多元化采购,中东、非洲、南美都有稳定的能源伙伴。美国以为卡住俄油就能让中国慌神,却忘了中国还有稀土这张王牌——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在咱们手里,真要撕破脸,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立马就得抓瞎。这种战略反制的威慑力,可比关税大棒实在多了。   再说回美国的如意算盘,其实漏洞百出。首先,美国自己的能源产业根本撑不起全球制裁的野心。就拿石墨来说,美国90%的电池级石墨依赖中国进口,现在却要对中国石墨加征160%关税,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特斯拉、松下这些企业已经叫苦不迭,本土产能根本跟不上,电动车成本直线上升。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会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还在削减清洁能源补贴,一边打压中国供应链,一边自废武功,这种操作连美国商界都看不下去。   其次,美国的“二级制裁”本质上是在挑战国际经贸规则。能源贸易本来是纯粹的市场行为,美国却硬要把它变成政治工具,逼着其他国家选边站队。   但现实是,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照样在买俄油,欧洲企业也在偷偷绕过制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拒绝配合这种霸权逻辑,反而赢得了更多国家的共鸣。毕竟谁都不想被美国的“长臂管辖”牵着鼻子走。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化趋势的碰撞。美国想用关税大棒维持能源话语权,却忽视了全球能源格局早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通过人民币结算、期货市场建设,正在逐步打破石油美元体系;俄罗斯则通过东方路线找到了新的市场出口。当上海原油期货交易量超过迪拜、布伦特成为亚洲定价基准时,美国那套“制裁—施压”的老剧本,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说到底,中国拒绝美国制裁的底气,来自于对自身战略利益的清醒认知。能源安全是国家命脉,容不得半点妥协。咱们既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被美元体系绑死,也不会在外部压力下放弃合作伙伴。   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的能源政策只看:“合不合算”。美国要是真想谈合作,就得放下霸权思维,回到平等互利的轨道上来。否则,100%的关税只会让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