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

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其实中国在2023年8月就全面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这一下就少了三成的出口市场,换谁都得慌。 可日本转头就把海鲜往美国送,尤其是北海道的扇贝,2025年1月对美出口量一下子涨了 129%,有463吨,价格也飙到了每公斤5111日元,比之前涨了89%。 美国市场一下子就占了日本扇贝出口的42%,有些大规格的扇贝,价格甚至翻倍,比原来卖给中国的时候还赚得多。 这可不是碰巧,日本的贸易商把原本给中国的大扇贝,赶紧调到美国,还搞起了“订单生产”,人家要多少才加工多少,就这么着,美国成了最大的买家。 不光是美国,柬埔寨这些东南亚国家也还在进口日本海鲜。 柬埔寨说,日本排核水是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的,只要没证据说海鲜有害,就接着买。 他们进口的大多是冷冻的螃蟹、虾这些,2022年就买了110万美元的,2023年前8个月也有38万美元。 这些国家也不是不担心,只是检测标准没那么严,加上日本那边给的说法好听,就接着进了。 日本政府也没闲着,掏出1007亿日元来救场。这里面有156亿专门用来改出口路线,51亿强化加工。就像那些原来在中国加工的扇贝,现在在日本本地加工好了直接运到美国,政府还补贴人工费,连雇外国人都给钱。 他们还搞“家乡纳税”,鼓励日本人多买本地海鲜,国内消化了不少。 北海道的渔民为了供得上美国的货,使劲养大虾夷扇贝,结果海里的扇贝平均规格比三年前小了8%,可还是一门心思往大了养,就为了卖个好价钱。 检测这块儿也有说法,日本自己定的标准,海里的氚浓度不超过1500贝克勒尔就算合格,比他们国家的国家标准松多了。 他们还说排放口附近3公里内不超过700贝克勒尔就行,可这检测是东电自己的子公司做的,相当于自己查自己,靠谱不靠谱就不好说了。 福岛县虽然说每公斤鱼50贝克勒尔以上就不让卖,可真能全查过来吗?不好说。 国际原子能机构倒是出过报告,可那报告是日本花钱请人做的,好多专家的意见都没采纳,中国专家就说这报告不能当回事儿,可有些国家就认这个,觉得有了报告就安全了。 再加上加工过的海鲜也更容易出口,泰国几乎包了日本海鲜的初级加工,把新鲜海鲜做成罐头、鱼干,一来二去,有些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就没那么明显了。 美国就喜欢直接买成品,泰国加工完再运过去,大家也就不怎么想核水的事儿了。 不过这热闹劲儿背后也藏着问题。北海道的渔民为了养大扇贝,延长养殖时间,海里的资源都快不够了,有些海域的扇贝长得越来越慢。 市场上还出现了囤货的,等着涨价卖,大扇贝和小扇贝的价格差了一倍,这泡沫什么时候破谁也说不准。要是美国那边突然不要了,这价格就得塌。 现在大家对核水的关注度也没那么高了,媒体报道少了,好多人慢慢就忘了这事儿。其他地方的海鲜价格涨得厉害,日本海鲜靠着低价补贴,有些国家也就愿意买了。 总的来说,日本能把海鲜卖出去,不是核水变干净了,而是换了个地方卖,政府给了钱撑腰,检测上也钻了空子,加上大家慢慢淡忘了当初的担心,才出现了现在这种看似奇怪的情况。可这到底能撑多久,谁也说不准,毕竟大海里的核污染,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