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泰柬冲突中,柬埔寨以为中国还会像以前那样派兵帮忙。可他们完全想错了,中国压根没打算插手,只是冷眼旁观。因为就算帮了他们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反而可能会被反咬一口,更别提柬埔寨连轰炸平民这种烂事儿都干得出来,摆明了自己找死,还指望中国替他们收拾烂摊子? 柬军对素林府平民区的炮击导致13名妇孺死亡,更恶劣的是奥多棉吉省发现的集束弹药弹片,甚至飘到了老挝境内。 柬埔寨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紧急启动"吉隆坡模式",在72小时内促成双方停火谈判。 1968年沙巴危机中,东盟通过外长会议和委托调解人机制,成功让马来西亚与菲律宾搁置争议;1991年《巴黎和平协定》的签署,更让东盟"未发一枪"终结柬埔寨内战。 但这次冲突的特殊性在于,柬埔寨同时触犯了《渥太华禁雷公约》和《集束弹药公约》,连中立的老挝都被迫卷入,迫使东盟必须拿出更强硬的姿态。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仅用3小时谈判,就促成双方签署"无条件停火"协议,并迅速部署观察员小组。 从南海问题坚持《南海行为宣言》,到乌克兰危机提出"四个共同"原则,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争端。 在泰柬冲突中,中国既未像美国那样"胡萝卜加大棒",也未像俄罗斯那样"军事挺盟友",而是以"建设性中立"推动局势降温,这种战略定力为动荡的世界提供了难得的稳定性。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中国正在推动建立新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2025年5月成立的国际调解院,吸引了60个国家和20个国际组织加入,其地位等同于海牙国际法院。 这种"规则优先"的理念,在泰柬冲突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支持东盟通过既有机制解决问题,而不是另起炉灶,这其实是在向世界证明:多边主义仍是破解地缘困局的最优解。 中国在危机中展现的战略定力,本质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通过维护国际法尊严、支持区域治理、推动经济合作,构建可持续的和平框架。 正如德崇扶南运河、中老柬铁路等项目所揭示的,中国更愿意用基础设施编织命运纽带,而非用枪炮划定势力范围。 在这个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这种"发展优先于对抗"的智慧,或许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