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放走蒋介石并到南京负荆请罪后反被扣押,东北军一片混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放走蒋介石并到南京负荆请罪后反被扣押,东北军一片混乱。有人说少帅是受中共挑唆才铸成大错,东北军“少壮派”失去理智,冲到周恩来在西安的办公室,准备枪杀周恩来。 那一声惊天动地的拍桌声,差点改写了中国历史。1937年初,西安城内剑拔弩张,失去理智的东北军少壮派闯入七贤庄,准备对周恩来下手。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的一个动作化解了这场血腥危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陪送蒋介石飞返南京后,被蒋介石立即扣押。12月31日,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消息传回西安,整个东北军如遭晴天霹雳。 张学良,这个1901年出生在辽宁海城的奉系军阀长子,从小就被父亲张作霖视为”贵子”。1920年他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27岁的张学良接掌东北军,并于年底宣布东北易帜,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秘密接触。9月,双方正式签订《抗日救国协定》。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下,张学良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都被拒绝,才与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群龙无首。军内分裂成两派:以王以哲、于学忠、何柱国为代表的元老派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营救张学良,而以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为首的少壮派则力主武力救张。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日益激化。 孙铭九出生于1909年,曾在东北讲武学堂与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同窗,后被选派赴日本步兵学校进修。回国后成为张学良的心腹,先后担任卫队营长等职务。张学良成立的秘密政治组织”抗日同志会”中,孙铭九等少壮派军官是核心成员。 1937年2月2日清晨,在孙铭九、应德田等人策划下,连长于文俊率部冲入王以哲住宅,将这位六十七军军长及其部下数人枪杀。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二二事件”。血案发生后,西安城内一片混乱,东北军内部仇杀愈演愈烈。 此时流言四起,有人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受了共产党挑唆,现在少帅被蒋介石扣押,都是共产党害的。愤怒的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几个人失去理智,决定到七贤庄周恩来的办公室”讨个说法”。 那个下午,三个人怀着满腔怒火走向七贤庄。他们推开办公室的门,手已经按在了枪柄上。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深知任何示弱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周恩来猛地站起身,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声如洪钟地怒喝道:“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救回张副司令吗?你们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 这一声怒喝如当头棒喝,让失去理智的”少壮派”瞬间愣住。周恩来威严的目光逼视着他们,继续说道:“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搞好团结,我们就有强大的力量,救回张副司令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我们自己不团结、闹内讧,还有什么力量去救张副司令?” 在周恩来的威严目光下,这几个刚才还杀气腾腾的”少壮派”如泄了气的皮球,不但收起了手中的枪,还低下了头。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愚蠢,考虑到东北军内部王以哲亲信正在追杀他们,便跪在地上向周恩来恳求帮助。 周恩来不计前嫌,将孙铭九等人送到红军总部暂避,既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也避免了东北军内部大规模仇杀的惨剧。但二二事件的后果是深远的,东北军从此分崩离析。1937年3月,东北军高级将领接受了蒋介石东调的”乙案”,钻入了分割使用的圈套。 那三个曾经意图枪杀周恩来的少壮派军官,人生轨迹因那次冲动而彻底改变。孙铭九后来投靠汪伪政权,又投降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担任政府参事,2000年去世。苗剑秋逃离西安后流亡日本,卒年不详。应德田抗战时期投靠汪伪政权,1980年去世。 张学良则被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台等地。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才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4年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病逝,享年101岁。晚年的张学良评价那三个少壮派说:“应德田是个驴,苗剑秋是个疯子,孙铭九是个孩子,什么事都不懂,他们三个人哪能干好事!” 周恩来那一拍桌子,不仅化解了血腥冲突,更展现了政治家的非凡智慧。那些年轻气盛的军官因一时冲动差点铸成大错,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改变。这段历史提醒我们:理智与冷静在关键时刻有多重要。你觉得当时的少壮派行为是爱国还是冲动?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