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淘汰掉一批穷人家的孩子。如果咱们家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尤其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一定要把这个看到最后。 开头的第一句话并不是我在危言耸听,这是香港大学博士生郑亚军经过大量调研得出的残酷真相。这批被淘汰的学生,并非因为他们比别人笨,或者自己不努力不上进,而是他们的认知思维方式不适合大学的竞争规则,甚至不适合整个社会的竞争规则,导致很多学生高考成为他们人生最后的高光时刻。 我写这个不是为了抨击,而是想让大家避雷。我希望所有大学生都来自查一下思维误区。 第一点,好面子。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不像之前的长辈那么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自己绝对不会干。但是很抱歉,这种思维方式会悄悄植入你的潜意识。比如有什么表现呢? 经典的表现就是不敢大大方方在明面上努力和争取。很多孩子难道不知道坐在第一排,老师留意到会给他打高分吗?难道不知道保研是件很好的事吗?可为什么不去做、不去争取呢? 就是因为好面子的潜意识,让他们错误地认为,努力就应该悄无声息,然后惊艳所有人。要是周围人都看见自己在努力,万一失败了,多丢人啊。但在大学,很多事情不主动去争去抢,就轮不到自己。 第二点,求稳求万无一失。比如你明明知道学院只有前5%的人能拿到保研资格,你会怎么想?有的学生会想:“既然有5%,那为什么不会是我?” 还有的学生会想:“哎呀,算了吧,只有5%,肯定不会是我。” 造成这两种想法,有个底层原因,可能会有点扎心,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普遍缺乏兜底。生活中,很小的错误可能都要承担难以承受的代价。比如说,小时候打碎一只碗,可能都会遭来责骂。 所以,普遍被灌输的思想是求稳求低调,其实就是因为这样出错的概率最小。在这种思维底色下,孩子会更加保守,不敢去追求那些明明能让自己极大受益,但属于小概率事件的事情。 心理学中有句话叫做“看见即疗愈”。我真心希望很多像我一样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够看见思维陷阱,走出思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