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

1986年,张艺谋看上了莫言的红高粱,问道“我想拍你的红高粱,800块可以吗?”莫言痛快地答道:“行啊,800块能买一头大黄牛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到十分钟,张艺谋就拿下了红高粱的版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电影和文学正在酝酿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彼时,张艺谋刚从摄影转行做导演,莫言也还只是个写小说的青年,两人都还算不上大名鼎鼎,张艺谋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手里拿着一本小说《红高粱》,心里燃着一股劲,他想拍电影,想把这本小说搬上银幕,但囊中羞涩,于是,他带着仅有的800块钱,写了一封信寄给莫言,请求购买小说的改编权。   800块,在当时可以买一头健壮的耕牛,莫言收到信后,爽快答应了,他没多想,只觉得有人愿意拍自己的小说,是件挺新鲜的事,这场看似轻描淡写的合作,成了中国电影历史上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起点。   张艺谋拿到授权后,就一头扎进了筹备工作,他对小说中那个充满生命力的高粱地念念不忘,想要在银幕上重现那片翻滚的红色浪潮,他跑到山东高密实地勘景,却发现现实中的高粱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壮观,植株稀疏矮小,根本达不到画面需要的效果,面对这种落差,他没有退缩,而是决定重新种植,他拿出了四万元,雇佣了当地农民,在大片旱地上播下高粱种子,等待那片梦中的红色长出来。   在那个年代,四万元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这几乎相当于普通工人几十年才能积攒下的工资,但张艺谋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信这片高粱地是电影的灵魂,他天天守在地头,看庄稼长势,生怕哪块地长得不够浓密,为了追求理想中的画面,他甚至亲自参与施肥和浇水,整整守了几个月,才终于看见那片浓密的高粱地被风吹得如波涛般起伏。   演员的选择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张艺谋最初中意的是史可,一位当时在中戏读书的学生,但后来巩俐出现了,她的神态、气质都与张艺谋脑海中的“九儿”不谋而合,尽管她只是个大二学生,甚至有些青涩,但她站在镜头前的那一刻,就像小说里的人物走进了现实,导演做了决定,巩俐成了电影的女主角。   剧组进驻高密,搭建场景、安排拍摄,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但种出来的高粱并没有一帆风顺地生长,由于管理不善,有些田地里的庄稼长势不佳,甚至出现了干枯和倒伏,张艺谋发现后勃然大怒,立刻采取补救措施,调来化肥,安排农户重新护理,他亲自在田间巡视,每天都要在地头走上几个来回,嘴角常常因为焦躁起了泡。   拍摄现场条件艰苦,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吃了不少苦,姜文为了演出角色的粗犷感,在烈日下反复拍摄抬轿戏,皮肤都晒脱了几层,巩俐在拍摄田间奔跑的戏份时,脚被荆棘划破,身上也多次擦伤,摄影师扛着沉重的器材,在高粱地里寻找最好的光线,只为捕捉那一瞬间的美感,大家的汗水和坚持,逐渐把一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最初剧本中一些段落并不复杂,但到了张艺谋手中,他总能拍出超出纸面内容的层次,有一场“颠轿”的戏,原本只有短短几行描述,但最终却被拍成了电影中最具张力的片段之一,演员们赤膊上阵,扛着花轿在黄土地上狂奔,尘土飞扬,唢呐高亢,整段戏节奏紧凑、情绪饱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难以忽视的经典画面。   1988年,电影完成,张艺谋带着这部作品去到了柏林电影节,初次亮相,电影便引起了极大轰动,西方观众对片中那种浓烈的色彩、粗犷的情感和扑面而来的生命力感到震撼,电影最终拿下了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第一次获得最高奖项,张艺谋站在领奖台上,穿着一套借来的西装,手举奖杯,代表的不只是个人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一次飞跃。   国内观众也为这部影片倾倒,尽管当时票价只有几毛钱,但票房却高达四千万,成为现象级作品,它不仅带动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也让更多中国故事走向了国际舞台。   电影的成功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轨迹,张艺谋从一个工厂工人、摄影师,变成了国际知名导演,他在年轻时为了买一台相机省吃俭用,如今终于用镜头说出了世界都能听懂的话,巩俐从一个普通学生,一跃成为国际影坛的新星,她与张艺谋合作多年,留下一系列经典角色,也经历了感情的起伏和人生的转折,姜文从演员转型为导演,拍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作品,成为中国电影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莫言也从一个写小说的青年,一步步走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信息来源:人民网——莫言披露《红高粱》改编电影往事:版权仅800元;中国网三农——1986年,张艺谋筹拍《红高粱》,花800块买莫言作品改编权,花40000元找200位农民种了100亩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