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唐生明跟美貌妻子徐来深夜去76号见李士群,李士群说“你跟军统通消息的事暴露了,老实交代。”日本人突然闯进来要抓捕唐生明,李士群对唐生明说“徐来和张素珍可以先留在我这里,我不会为难她们。”
1942年的上海,霓虹灯在硝烟中闪烁,极司菲尔路76号的铁门背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正在上演。
唐生明挽着妻子徐来的手踏入这座汪伪特工总部的魔窟,李士群的雪茄烟雾在办公室里盘旋,像一条吐信的毒蛇。
当那句“你跟军统通消息的事暴露了”砸下来时,窗外的夜色仿佛骤然凝固,可谁都没想到,这场看似生死一线的审讯,揭开的是抗战史上最荒诞又最真实的一幕,汉奸与卧底、侵略者与反抗者,在乱世中竟维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唐生明的西装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十年前那个在愚园路事件后写下密电的军统特工,此刻正以“汉奸”身份站在审讯者面前。
1932年军统上海站被捣毁时,李士群从档案堆里翻出的那封密电,字里行间全是对平民的怜悯,“杀几个日本兵会让整条街百姓陪葬”,这种不合时宜的仁慈成了今日的罪证。
徐来的貂皮大衣微微颤动,这位曾经的电影明星耳环里藏着微型胶卷,指甲掐进掌心的疼痛提醒她保持镇定。
李士群的目光在两人脸上逡巡,他比谁都清楚唐生明的价值,既是唐生智的胞弟,又是戴笠的密使,更是日本人想拉拢的“重庆桥梁”。
日本宪兵破门而入的瞬间,戏剧性转折撕开了历史的伪装层,李士群故作惊慌地喊着“太君此人有通共嫌疑”,转身却对徐来低语“戴老板天亮前必有安排”。
这种双面把戏早被唐生明看穿,自从1940年奉命投敌,他周旋于汪精卫的饭局与日军将领的酒会,太明白76号的鸦片味里飘着的从来不是忠诚,而是利益。
日本少佐的皮靴踹在唐生明身上时,没人注意到李士群嘴角的微妙抽动,这个号称“特工魔王”的汉奸头子,私下竟留着与戴笠1930年代的合影,他在赌桌上押注的从来不是汪伪的胜利,而是乱世中多方下注的退路。
三天后唐生明毫发无损地回到寓所,带着李士群亲笔信的“愿为后方之友”,这场闹剧般的抓捕暴露了最残酷的真相:在1942年的上海,侵略者需要卧底当传声筒,汉奸需要留退路,而卧底反而成了各方心照不宣的“安全阀”。
徐来后来在回忆录里写:“76号的每盏吊灯都挂着阴谋,每句关怀都藏着刀。”但正是这种诡异的平衡,让唐生明传递出日军清乡计划、舰艇调度表,甚至促成了周佛海的倒戈。
当李士群1943年被日本人毒杀前说“没杀唐生明是我最后一张牌”时,他或许才明白,这场博弈里根本没有赢家。
唐生明战后获得国民政府勋章,他策反的汉奸被审判,而当年在霞飞路与他推杯换盏的日本军官,有些成了东京审判席上的被告。
那些看似荒诞的夜晚,实则是抗战隐秘战线最真实的切片,没有绝对的善恶对立,只有生存与信念的纠缠。
徐来钻石发卡里藏的密信残片,最终化作盟军轰炸吴淞口的坐标,而李士群案头与戴笠的合影,成了乱世人性最复杂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