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连长刘玉明转业离队,经过汽车站时,遇到了衣衫褴褛的女乞丐。他视而不见

1950年,连长刘玉明转业离队,经过汽车站时,遇到了衣衫褴褛的女乞丐。他视而不见地继续往前走。然而,在他登上汽车的那一刹那,他却忍不住回头望去,竟然看见那位女乞丐正拼命地追赶着车子……

刘玉明出生在山东莒南县洙边镇一个穷苦人家,父亲眼睛失明,母亲常年卧床,下面还有弟妹要养。他从小就扛起家务,成年后靠打零工维持生计。1944年,抗日战争后期,村里开动员会招兵,急需补充八路军兵员。梁怀玉是当地识字班班长,她出身农家,聪明能干,积极投身革命。会上,她公开说谁先报名参军就嫁给谁。刘玉明第一个站出来报名,这举动带动全村11人参军,全县达到1488人。梁怀玉兑现诺言,两人简单成亲。婚后,她留在家侍奉公婆,组织妇女支前。刘玉明入伍,从普通战士起步,逐步升为连长,参加了多场战役。 在孟良崮战役中,刘玉明所在部队参与阻击国民党援军。那场仗是解放战争转折点,华东野战军以少胜多,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国民党那边,张灵甫率部骄横,轻敌冒进,被围困山上。国民党援军内部矛盾重重,黄百韬和李天霞部队互相推诿,没能及时救援,导致74师覆灭。蒋介石事后检讨,说部队意志不统一,各级将领自保心理重,缺乏协同。这仗暴露国民党军阀作风,各派系钩心斗角,败局已定。刘玉明他们坚守阵地,配合主力,付出不少代价,但赢得了主动。 梁怀玉在家没闲着,她照顾年迈公婆,公公腿脚不便,婆婆体弱,她天天端饭喂水,还下地干农活。同时,她发动村妇女做军鞋、烙煎饼,支援前线。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地区群众出动几十万民工,推小车运粮草,抬担架救伤员。梁怀玉参与其中,组织姐妹们磨面粉,忍饥挨饿把粮食送到阵地。国民党那边,士兵抢占民房,损坏东西不赔,群众反感,不愿帮忙。这对比鲜明,解放军得民心,国民党失人心。梁怀玉这些年公婆陆续去世,她独自撑家,日子越发苦,但一直等丈夫消息。 1950年春天,刘玉明结束军旅,转业回乡。他在徐州汽车站看到一个破衣烂衫的女人乞讨,没在意就上车。车开动后,他回头看,她拼命追赶,喊他的名字。刘玉明认出那是妻子梁怀玉。她这些年寻夫多次,路费靠卖鸡蛋攒,衣服鞋子磨破,看起来像乞丐。两人重逢,她解释这些年苦况,他说明战场没法联系。这次相遇源于她第三次来找,正好赶上他转业。 重逢后,刘玉明被安置到山东临朐县公安部门工作,梁怀玉先回村处理家事。后来,他接她过去,两人终于团聚。刘玉明工作勤恳,1980年退休回洙边村。梁怀玉继续参与地方事务,教育年轻人。她被评为沂蒙红嫂典型,1992年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和“山东红嫂”称号。他们的故事流传,体现战争年代夫妻分离的艰辛和群众支援的真挚。梁怀玉2002年因病去世,刘玉明安排葬礼,两人一生相守,成为当地榜样。 沂蒙红嫂像梁怀玉这样的人不少,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王换于办托儿所养革命后代。她们普通妇女,却在关键时刻顶起半边天。国民党失败,一大原因就是军民脱节,士兵欺压百姓,得不到支持。解放军相反,视群众为父母,赢得战争。孟良崮战役就是例子,我军团结协作,国民党内斗自毁。这故事告诉我们,胜利靠人心,靠实打实的付出。 刘玉明和梁怀玉的经历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普通人面对战争的真情。没啥浪漫化,就是苦熬苦等,互相支撑。梁怀玉不是啥英雄,她就是干活、等丈夫的农妇,但这份坚持感动人。刘玉明打仗立功,也没忘家。国民党那些将领,自私自利,注定输。现实中,这样的故事多,提醒我们珍惜和平,记住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