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一名15岁的男孩上厕所时,意外发现墙缝似乎藏着东西,他用手扒开,竟然

1941年,一名15岁的男孩上厕所时,意外发现墙缝似乎藏着东西,他用手扒开,竟然发现了一个布包,当他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他竟然变得异常气愤!

1938年的南京,地狱的余温还未散尽,城墙的残骸沉默地立着,街巷里尸骸渐清,但那股血腥和绝望的气味,仍然存在。   就在这片死寂中,一个叫罗瑾的15岁少年,正在长江路上的一家照相馆当学徒。   三年后,也就是1941年,另一个17岁的南京青年吴旋,被汪伪政府抓了壮丁。   命运安排他们进了同一支警备通讯队,一同驻扎在毗卢寺,这两个原本没什么交集的年轻人,谁也没想到,一本相册会把他们的命和一段历史,死死地绑在一起。   一天,三个日军闯了罗瑾工作的照相馆,为首的那个用蹩脚的中文扔给他一卷胶卷,命令他立刻冲洗,同时恶狠狠地警告:不准留底片更不准泄露半点风声,否则,直接让他消失!   罗瑾不敢多话,拿着胶卷进了暗房,借着红色安全灯的微光,当影像在药水中慢慢浮现时,他感觉全身的血都冲上了头顶,胶卷里,全是日军屠城的铁证:堆积如山的尸体、被肆意凌辱的妇女、被当成靶子刺杀的平民。   那不是照片,是无数冤魂的呐喊,愤怒压倒了恐惧,罗瑾强作镇定,趁着门外催促的间隙,手脚飞快地加洗了三十多张。   最终,他只来得及把其中16张最触目惊心的,做成了一本简陋的相册,封面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用红墨水画的“耻”字,剩下的14张,被他用油纸包好,悄悄塞进了照相馆屋顶的房梁上。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到了1941年,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掀起波澜,日方做贼心虚,开始在城内疯狂清查所有相关的文字和影像资料,罗瑾听到风声,知道照相馆不再安全。

他赶忙取回相册,趁一次上厕所的工夫,把相册塞进墙壁的缝隙,又用烂泥糊上。   可罗瑾没算到的是,几天后,同在寺里当差的吴旋,上厕所时无意中发现墙上那块新糊的泥巴有点不对劲。   他好奇地用手一抠,竟抠出了这本封面诡异的相册,打开一看,吴旋当场愣住,照片上的惨状让他瞬间明白,这东西的分量,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发现它的人。   他没有声张,而是冷静地将相册转移到了大殿弥勒佛的底座下面,谁知,没过几天,寺里不知被谁放了一颗手榴弹,日伪军立刻封锁寺庙,展开地毯式搜查。   吴旋十分紧张,生怕日本人发现,好在,搜查的士兵们只顾着翻箱倒柜,谁也没想到去动佛像的底座。

躲过一劫后,吴旋觉得佛像不再安全,他趁着夜色,将相册用油纸和布层层包好,装进一个木匣子,深埋在后院一棵松树底下,自此,这本相册彻底从人间蒸发,静静地躺在了地下。   而另一边的罗瑾对此一无所知,当他再去找相册时,只发现墙上一个空洞,他脑子“嗡”的一声,第一反应就是被日军发现了。   惊恐之下,他连夜找借口逃离了毗卢寺,辞了照相馆的工作,一路南下躲到了福建,直到抗战胜利才敢回来。   直到1947年,国民政府审判战犯谷寿夫,吴旋才将这本深埋多年的相册献了出来,在法庭上,这本相册被定为“京字一号”物证。   当一张张照片公之于众,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官,终于在铁证面前低下了头,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的罗瑾才得以洗清嫌疑,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和吴旋,这两个因一本相册而命运交错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了朋友。   作为时代的信人,更应该做的就是,当有人试图涂抹、歪曲甚至否认这段历史时,应该像他们一样,有拿出证据、捍卫真相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