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红军长征中级别最高的女将领,带出过10位开国将军,64岁自杀 张琴秋1904年

红军长征中级别最高的女将领,带出过10位开国将军,64岁自杀

张琴秋1904年1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桐乡石门镇一个小康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还行,她从小就接受教育,先在本地振华女校念书,后来去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又转到上海爱国女校。 在上海求学期间,她接触到进步思想,通过同学孔德沚认识了沈泽民,就是茅盾的弟弟,两人通信频繁,沈泽民寄给她《新青年》等书刊,帮她打开了眼界。 1924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她20岁,就成了党内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同年11月,她和沈泽民结婚,仪式简单,就拍了张结婚照,没大办。 次年,组织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跟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他们一批人,一起学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知识。 她在学校不光学理论,还练队列和战术指挥,因为她猜到回国后可能要带兵。 1930年春,张琴秋回国,先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不久被派到鄂豫皖苏区。 她先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那时候红军女战士少,她得证明自己行。 1931年,她和丈夫沈泽民一起在苏区工作,她当上河口县委书记,是根据地第一个女县委书记。 1932年秋,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她任73师政治部主任,随军走,丈夫沈泽民留守游击,结果他积劳成疾,1933年病逝,两人没见上最后一面。 部队进入川陕边区后,她升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那年28岁,就成了红军史上级别最高的女性干部。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张琴秋作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她参与了翻秦岭、进关中平原的行动,还帮着组建剧团,教演员文化课,慰问伤员。 1935年2月,在四川旺苍,成立了妇女独立师,她任师长兼第一团团长和政委,全师28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后方、运输物资、救护伤员和清剿土匪。 部队从川陕根据地出发,跟着大部队长征,她负责协调女兵们的工作。长征路上,部队减员严重,到后期只剩300多人。 她在长征中带出了多名后来成为开国将军的干部,比如陈赓负责侦察,许世友率队突击,徐海东管后勤,王宏坤协调调动,陈再道指挥小队,王建安处理伤员,王新亭做宣传,洪学智维护纪律,王维舟勘察路线,余秋里运送物资,这些人都在她手下历练过。 1935年春,她率500多名女红军转运伤员和物资,在四川苦草坝遇到军阀部队一个团。 她决定用心理攻势,指挥大家占制高点,开火后喊话,敌人以为遇上主力,很快就投降了,这次行动让她得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名声。 长征中,她还参加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帮着搭建浮桥,组织渡河。 剑门关战斗时,她布置阵地,击退敌军。1935年,她和陈昌浩结婚,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政委,两人是旧识。 长征后期,她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支持中央,被张国焘调到红江县委书记岗位,她就去组织群众支援部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她进入中共中央西北局,是唯一的女性委员。 妇女独立师缩编为抗日先锋团,她任团长,继续作战。 长征结束后,部队组成西路军,她任政治部组织部长。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作战,她组织突围,但部队损失大,1937年3月,她在分散突围中被俘,押到南京。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恩来点名交涉,她获释回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中国女子大学教育长。 她负责培养女干部,工作认真。1943年,她和苏井观结婚,苏井观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 解放战争期间,她在中央妇委任秘书长,还出席国际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她转到纺织工业部,任副部长和党组副书记。 她分管女工工作,精通俄语,和苏联专家合作,推动纺织工业发展。1955年全军授衔,她已在地方,没参加,没得军衔。 她工作勤恳,深入基层,了解工人情况,制定政策,帮助行业成长。生活上她俭朴,对孩子严格,不搞特殊。 她有三个丈夫:沈泽民、陈昌浩、苏井观,都在党内有贡献。 和沈泽民的女儿张玛娅,1930年留在苏联儿童院,1948年才见上,1950年回国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