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犯下滔天大错!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说,亚洲国家眼看中国被西方打压却保持沉默,这是个巨大错误。 信源:环球网——马凯硕:面对中国,西方假装自己更道德 在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剧变中,亚洲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它手握改写历史的巨大潜力,一些国家的选择却颇为费解。 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的警告一针见血:亚洲国家在中国遭受西方打压时保持沉默,是在犯下一个巨大错误。这究竟是怎样一种错误? 现实很快给那些试图左右逢源的国家上了一课。他们似乎以为可以两头下注,尽享好处,谁知投机主义的幻想终究要破灭。 就看越南,2023年其对华贸易额高达2297亿美元,占了外贸总额的近三成,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可它转头就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想绕开中国供应链。 结果呢?在中美贸易战和华为受制裁的背景下,越南电子代工厂的订单应声腰斩,出口整体下滑8%,连纺织订单都被印度抢走了15%。 同样的教训也落在了韩国头上。当他们选择加入美国牵头的芯片联盟,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外时,三星和台积电的利润与市值也跟着缩水了30% 更讽刺的是某些国家“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做法。 菲律宾一边在南海不断挑衅,一边又眼巴巴地盼着中国的基建投资,浑然不觉黄岩岛的控制权变化已将美军基地置于导弹射程之内。 印度也是如此,一边在边境挑起摩擦,一边又希望中国游客能来拉动本国经济。 这些惨痛的教训证明了一点:盲目追随美国,最终只会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美国向来是利用完盟友便弃如敝履,中东战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就是最好的例子。 别忘了,东南亚国家高达60%的外资来自中国,45%的游客也是中国人,而同期美国对他们的投资反而在下降。 那亚洲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战略迷途?马凯硕说得非常直白: “我们亚洲现在正在犯的最大错误是,我们看到西方激怒了一条巨龙,我们知道巨龙愤怒会给我们带来影响,但我们却保持绝对的沉默。我们真是太不明智了……” 这番话,无异于当头棒喝。 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的核心,就是打破过去百年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而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 进一步看,亚洲的整体崛起正是这一大变局的核心特征。 旧殖民主义的欧洲已经老去,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新殖民主义也走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以亚洲为主体的“全球南方”新兴国家的崛起。 亚洲拥有全球60%的人口、40%的GDP,手握全球90%的稀土和70%的锂矿,工业产值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发展势头早已盖过西方。 那么,亚洲的出路在哪?其实中国早已为地区合作铺好了路。“一带一路”倡议已让150多个国家受益,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的GDP增速直接提升了2个百分点。 RCEP更是将东盟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域内贸易增长了12%。中国的经济体量庞大,有充足的底气抵御外部制裁,俄罗斯的经验便是明证。 除此之外,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呼吁也顺应了潮流。他提出日本、韩国与中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强硬政策。 美国近年来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如同一场经济与政治的“龙卷风”,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却也难逃被“薅羊毛”的命运。 美国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的威胁,以及对韩国在贸易谈判中的强硬态度,无异于在日韩两国的经济命脉上施加枷锁。 这种单边主义行径,不仅损害了日韩的经济利益,更让亚洲国家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国,无异于将自身的命运交予他人之手。 鸠山由纪夫的提议,正是基于对这一现实的清醒认知。亚洲国家,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 中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韩国的半导体技术领先世界,而日本的精密制造工艺更是全球闻名。若能打破壁垒,实现优势互补,三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将不可限量。 这不仅能够为亚洲经济注入强大动力,更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 所以,亚洲国家现在必须反思,自己究竟在怕什么?是美国的军事威胁,还是西方的经济制裁? 唇亡齿寒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亚洲国家继续沉默、各自为战,等中国真的被西方压制住,自己的好日子也必然到头。中国早就提出了对话不对抗的“亚洲安全观”。 摆在亚洲国家面前的路其实只有两条:要么团结起来,共同改写历史;要么继续内耗,沦为西方的“提款机”。 亚洲,是时候团结起来,走一条真正独立自主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