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国内战争时期,打大仗尤其是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不如林彪、粟裕丰富,所以主席在点将出征抗美援朝时,林、粟是首选。直到林、粟均无法出征,改由彭总挂帅后,彭总一战封神,成为我军打大兵团作战最娴熟的将领。 谁能想到,这位在解放战争中带着西北两万多人苦苦周旋的彭总,竟然会在朝鲜战场上指挥近百万大军,从备选变身为我军最会打大兵团作战的统帅?当年林彪、粟裕都是几十万部队的司令员,彭德怀却只能在西北”小打小闹”,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 说起来,彭德怀在解放战争时期确实有点”憋屈”。解放战争中,彭德怀长期在西北打仗,直接指挥的兵员规模很少,西北野战军刚成立时只有几个旅,四万多点人。这跟林彪在东北指挥几十万大军,粟裕在华东也是动辄几十万人的规模比起来,确实差了不少。毛主席心里也清楚,论大兵团作战经验,彭总确实不如林、粟二人。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精锐64.3万人,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精锐47.2万人。这两位都是带着几十万人马南征北战的主,大兵团作战经验那是相当丰富。反观彭德怀,虽然在西北也打了不少漂亮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让胡宗南头疼不已,但说到底还是”小规模”的较量。 彭德怀用这两万多人与胡宗南二十万大军对抗,经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战3捷歼敌1.4万,稳定局势。这些战役虽然打得精彩,但规模确实有限。直到发起兰州战役,原属华北军区的第18、19兵团划归一野时,彭总才过了一把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瘾,但其麾下的兵力也远不及林、粟的几十万、上百万大军。 所以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央要选择入朝作战主帅时,毛泽东最初的首选确实是粟裕。这位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整编74师的军事天才,在华东战场屡创奇迹,大兵团作战经验相当丰富。粟裕被军委评价为”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这个评价可不是随便给的。 林彪是第二个被考虑的人选。这位年轻的军事天才在辽沈、平津等大战中表现卓越,指挥东北野战军打出了威名。但问题来了,粟裕因身体原因无法出征,林彪也因身体和政治立场原因未能成为主帅。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彭德怀临危受命了。10月8日,毛泽东正式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说实话,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打鼓,彭总能行吗?毕竟他之前指挥的最大规模部队也就十几万人,现在要面对的可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啊。 结果呢?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从第一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彭德怀指挥志愿军连续重创美军,把他们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这一下子,彭德怀从一个”小兵团”司令员,变成了指挥近百万大军的统帅,而且打的还是现代化战争。 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朝军队投入15个军的兵力。这个规模,比彭德怀在西北指挥的所有战役加起来都大。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彭德怀展现出了惊人的指挥才能,不仅要协调各军作战,还要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甚至连斯大林都对他刮目相看。 最让人佩服的是,彭德怀不仅学会了大兵团作战,还掌握了现代化战争的规律。面对拥有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美军,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夜战、近战、运动战等战术,硬是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打出了威风。斯大林赞誉彭德怀:“以那样劣势装备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 1953年7月27日,彭德怀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这一刻,他不仅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也完成了自己从”小兵团”指挥员到”大兵团”统帅的华丽转身。抗美援朝一战,彭德怀真正做到了”一战封神”,成为我军打大兵团作战最娴熟的将领。 从西北的两万多人到朝鲜的近百万大军,彭德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大器晚成。有时候,机会比经验更重要,关键时刻的担当比过往的积累更珍贵。彭总就是这样一个人,越是艰难险阻,越能激发出他内心的斗志和潜能。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谁也想不到当年的”备选”会成为最终的”王者”。彭德怀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关键看你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你觉得彭总这种”逆袭”的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