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上个周末,一家人和朋友一家四口一起去澳门度假。第一天去了水上乐园,晚上吃了水蟹粥

上个周末,一家人和朋友一家四口一起去澳门度假。第一天去了水上乐园,晚上吃了水蟹粥;第二天吃了本地糖水,骑了单车,吃了火锅;第三天去游泳池玩水,中午吃了本地老店的鸡煲翅。整个行程比较轻松,不过两家人对于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引发了我的思考。 1、尊重孩子=轻松育儿 和我们一样,朋友也有两个娃,不过两个娃性格都比较安静,平时说话也不多。哥哥比较有主见,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做法。弟弟反应比较慢,不过有这个年纪男孩子有的好动。在旅途的整个过程中,朋友两夫妻基本上没有对孩子大声说过话。两个孩子也似乎都能够很好的配合父母。 比如,当走路的时候哥哥看手机,妈妈只是提醒他走路不要看,哥哥就会收起来,然后好好走路。弟弟基本上也没怎么管,因为弟弟整个旅程也都很安静,很少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所以朋友基本上也没有怎么批评过他。 反观我们,可真的是一路上都在吵架。哥哥说弟弟,妈妈说哥哥,我说哥哥。弟弟是个非常活泼的人,整个旅程都没有办法停下来。比如,路过店铺,就要去看看别人家的东西,用手摸一下。站在车站等车,他也不能停,一定会摆弄眼前有的任何东西。比如排队用的栏杆,背着的书包等等。哥哥呢,本来性格是比较安静的,可他正处于青春期,整个人非常暴躁。碰到天气热或者不舒服,就更容易对这个不安分的弟弟发火。 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要这么辛苦呢?为什么不能学习别人家这样尊重孩子,孩子配合的状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差距呢? 2、什么都管=身心疲惫 我曾经在很多育儿书上看到过各种答案,包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天性教养》等等,了解里面一些育儿的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包括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书籍,比如《犯罪心理学》当中,寻找父母错误教育方法的反面教材。 可很多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现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为啥,因为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办法听进去,他和很多孩子不一样,他精力太旺盛了,而且非常好动和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这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他的探索欲望很强,你教育他,他转头就给你忘了。这会让你非常有挫败感,而且很容易发怒。为什么同一件事情,连续讲了几次,他都听不进去呢? 在经历了很多次碰撞摩擦之后,我开始慢慢明白两件事情。第一,要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不会因为他做错事情就改变,父母会理解、支持、帮助他;第二,学会帮他识别情绪,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裹挟。第三,不要什么事情都管,更不要什么事情都批评他。就算要批评他,也要找个好的时机,和他面对面沟通。只有这样,面对社会的规则,碰到困难和挫折,他才会继续敢于尝试、探索。当失败真的找上门来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他才会真的听进去。 从今天开始,对于喜欢探索,喜欢用行动去了解世界的孩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给多一点耐心,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引导,也许对他会更受用。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