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英因“无法生育”,被婆家赶出家门,嫁给上将陈济棠,连生11个子女。
莫秀英1900年出生在广东高州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战乱加上贫困,让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她在家排行老五,长辈们重男轻女,对女孩不怎么上心,从小就把她送到电白外祖母家寄养。外祖母那边条件也不宽裕,但好歹教了她些基本技能,还让她学了点唱曲的本事,因为她嗓子好,外貌也清秀,这在那个年代算是个傍身的活计。你想想看,在那样环境下长大的女孩,得有多坚强才能不被压垮?14岁时,家里给她安排了门亲事,对方是当地一户富裕人家,她年纪小,对婚姻啥都不懂,就这么嫁了过去。丈夫脾气暴躁,爱赌钱,输了就回家撒气,对她非打即骂。婆婆也跟着使坏,天天挑刺,日子过得像在地狱里熬。
婚后几年,她一直没怀孕,这在旧社会是大忌,婆婆天天指着鼻子骂她是没用的东西。六年下来,她身上到处是伤痕,但还是得咬牙干活。终于,丈夫写了休书,婆婆直接把她轰出门,她连件像样的行李都没带走,就这么流落街头。你觉得,这种遭遇会让一个人彻底绝望,还是逼出另一条路?她不愿回娘家添麻烦,便加入了流动戏班,四处唱戏讨生活。起初表演时手抖声颤,但渐渐适应了,靠着好嗓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角儿。达官贵人不少来捧场,但她知道戏子地位低,拒绝了那些追求,因为清楚跟他们不会有好下场。她就这样漂泊着,靠自己养活自己,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独立,也看到了人世的冷暖。那些年,她在不同城镇演出,赚的钱刚够温饱,但至少不用看别人脸色。
一次演出,陈济棠作为低级军官来看戏,两人就这样对上眼。他当时只是连长,已有妻室,但莫秀英看中了他的潜力,觉得他能成大事。她决定嫁给他,从妾室起步,婚礼简单,就在军营附近办了。婚后,她被扶正成正室,不光管家,还展现出多面才能,帮助丈夫处理事务,为当地人办实事,比如组织赈灾、分发粮食。她原本被前婆家骂不能生育,可在新家,第一胎就来了,接着连生七男四女,总共11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后,她都亲自照料,教他们识字,这彻底打破了之前的指责。前夫家听说后,只能傻眼。陈济棠升迁快,成为广东主政者,莫秀英的眼光没错。她在背后出谋划策,推动丈夫兴办实业、建学校医院,这些事让百姓受益匪浅。广东多了中山大学、中山图书馆,还有秀英港这样的设施,都和她有关。她不摆官太太架子,总提醒丈夫为民着想,这让她赢得“广东之母”的称呼。
孩子们在她教育下,长大后多有出息,证明她不光生得多,还养得好。抗战爆发,日本势力想拉拢陈济棠,让他自治广东助敌。她多次劝阻,强调不能投敌,否则遗臭万年。夫妇决定秘密离开,先去香港,再转重庆,这选择在国家危难时挺关键。战后,她因多年操劳,身体出问题,肾病越来越重,1947年47岁时在广州病逝。民众感念她的贡献,用她名字命名港口、码头,像秀英港至今还在用。陈济棠随国民党去台湾,失去权力,晚年孤单,常回想妻子。1954年他因病去世,遗骨直到90年代初才迁回广东,与她合葬在湛江湖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