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5分钟生活圈里的城乡共融:枣庄用“毛细血管”串起万家幸福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而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枢纽”。在国创区“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行动”中,枣庄以“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基层落地,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从“空间接近”迈向“质量均等”。

在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卫生院,CT检查影像正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实时传输至20公里外的枣庄市立医院。枣庄市积极构建医联体内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4家医院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市立医院牵头成立的互联网医院覆盖11家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院及73家村卫生室,形成全域医疗资源共享网络。乡镇卫生院接入协作系统后,年均为村民减少就医奔波超200万小时,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41.2%。2023年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后,枣庄正通过“互联网+医疗”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化学融合”。

城乡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在民生领域持续延伸。山亭区委、区政府将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创新“大厂小站、高池细管”供水模式。历时两年投资7.62亿元,建成2座现代化水厂,铺设管网2817公里,配套建设138座加压泵站及498处智能阀室,实现规模化供水覆盖率从2.49%跃升至97%,水质达标率100%,供水时长从6小时增至24小时,彻底解决建区以来农村群众愁盼的吃水难题,“大厂小站、高池细管”山丘区供水模式成为全省样板。

通过“城乡教师轮岗计划”,枣庄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组建1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全域共享。“5G同步课堂项目”开展实时互动课程,农村校师生线上互动率提升65%,缩小了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枣庄学院电商孵化基地构建“直播带货+文化IP”培育体系,累计孵化“运河古城”等农产品品牌37个,带动1.2万人就业,农产品溢价率提升30%。薛城区邹坞镇城乡融合示范园展现数字基建赋能效应,京东、阿里等平台设立区域仓,200余个电商直播基地日均发货量达1.2万单,农产品48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在时空维度同频共振。薛城区来泉片区24.36万平方米安置房社区配套建设3所幼儿园、2所小学和1所社区医院,15分钟步行半径内集聚教育、医疗、商业等8类服务设施。枣庄市市中区“银龄助餐”工程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赠”多元筹资,截至2024年底建成标准化助老食堂30处,日均供餐6000份,60岁以上老人用餐成本降至市场价的40%-80%。文檀游园口袋公园、吉品商圈等便民节点与助老食堂串联成网,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这些细微处的民生工程,正让发展成果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城乡每个角落。当远程诊疗系统覆盖每一家乡镇卫生院,当智能供水管道连通每一户农家,当助老食堂的饭香飘进每一个村落,这座资源型城市正在重塑“城乡共生”的新图景——不是简单的空间拉平,而是通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精准滴灌,实现城乡发展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15分钟的时空半径内,丈量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的幸福刻度。作为国创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抓手,随着国创区“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的深化,枣庄将继续织密公共服务网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https://w.dzwww.com/p/p5VzUURH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