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资源领域,稀土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资源,正引发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近年来,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针对韩国企业可能向美军工企业出口含中国稀土矿物产品的警告,以及对部分稀土产品实施的出口管制,在国际社会掀起波澜,不仅彰显了中国对自身资源的有力掌控,也让美国在稀土依赖困境中愈发被动。
稀土(资料图)
据财联社报道,2025年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外媒记者提问时,面对“中国是否警告韩国公司不要向美国军事和国防公司出口含有中国稀土矿物的产品”这一问题,给出“不了解具体情况,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的答复。看似简单的回应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国际资源博弈局势。
自2025年4月4日起,中国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措如同在国际稀土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中国之所以实施出口管制,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考量,且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此类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由来已久。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为期七周的稀土出口禁令,这场禁令不仅惊讶了日本,也让美国深刻意识到自身对中国稀土供应的高度依赖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然而,15年过去了,美国在摆脱这种依赖方面进展缓慢。从政策制定到产业发展,美国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美国国内的稀土矿受环境法规等限制,发展困难重重;企业出于成本和市场因素考虑,也不愿大规模投资稀土产业。目前,美国唯一还在运营的稀土矿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其运营商MP材料公司计划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提高稀土磁铁产量,但即便满负荷运转,一年产量仅相当于中国一天的产量。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在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方面,至今仍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航空公司以及国防承包商,在这种依赖下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例如,美国造一架F - 35战斗机需要消耗200吨稀土材料,核潜艇更是要用到近万吨稀土;五角大楼库存的镝铁合金90%来自中国,F - 35战机的永磁体供应商大多是中国企业。就连马斯克的“擎天柱”机器人,也因中国稀土管制面临产能危机,不得不紧急申请稀土永磁材料出口许可证。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美出口含稀土军工产品价值达120亿美元,其中70%的稀土原料来自中国。韩国俨然成为美国试图绕过中国稀土管制的“白手套”。中国对韩国企业的警告,正是“敲山震虎”之举,既斩断了美国通过第三方获取稀土的供应链后路,也向其他可能跟风的国家表明了态度,立了规矩。
中国此次在稀土领域的一系列行动,充分展示了在国际资源博弈中的智慧和实力。一方面,中国通过合理合法的出口管制措施,构建起严密的“原材料供应防火墙”,防止美企绕开管制获取稀土资源;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美国长期以来惯用的“长臂管辖”手段的有力回应,用同样的策略让美国切实感受到被“卡脖子”的滋味。而且,中国在采取行动前已与WTO世贸组织沟通,并公示了管制清单,做到了合法又讲理。
特朗普(资料图)
随着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进一步收紧,美国防务企业面临的困境愈发凸显。行业专家预测,美国军工企业的成本将大幅飙升,原本就脆弱的供应链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美国政府手中有一定的稀土储备,但远远无法满足国防承包商的长期需求。
在这场稀土博弈中,中国凭借自身在稀土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掌握了关键话语权。未来,美国若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需要在政策、产业等多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投入,但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而中国在维护自身资源权益、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也将继续在国际稀土市场发挥重要影响力,推动全球稀土产业朝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