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有个朋友问我了一个问题:

我看完这个问题,直观感受就是,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信息茧房,很多人完全没有对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有所了解,于是逻辑错误就变成了他们亏损的最直接原因。
我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一个事:
哪怕是北上广深核心区,以后高层住宅根本没人打算拆迁,开发商不会去做这个生意的,因为这样是稳亏的。
我一直说过一个事,就是你在进入市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一下你的对手盘是谁,也就是说你知道你在赚谁的钱,而如果你不搞清楚这个事,那么你就是被别人赚钱的。
我先给你讲一下之前拆迁为什么能赚钱吧。
在很多人眼里,拆迁赚钱核心在于城市的地段。
因为大家都知道,房价的核心在地段,而城市核心区周围的房子就那么点,早就没有地可以盖新房了,而在这种情况下,拆迁就变成了唯一选项。
拆掉那些老房子,换成新房子,这样就可以卖钱。
这个逻辑看上去没问题,但我还是要说,太片面了。
我来告诉你,拆迁暴富的原因就一个:
那就是有利可图。
而前面的这些逻辑,不是有利可图的必然逻辑。
因为大家过去看到的拆迁,总结起来是有一定规律的:
那就是把容积率低的住城中村(低层)拆了,然后去盖容积率更高的(高层)。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容积率,而不是纯粹的高低层。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净用地面积的比率,也是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比如说,在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地块上建房,每层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建2层,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容积率就是2.0,建4层,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容积率就是4。
地还是那块地,容积率高了,就可以建的更高,于是就可以卖更多的钱。
而在咱们这儿,容积率一般是由政府规定的,对各类建筑都有详细规定的:
1) 独立别墅为0.2-0.5
2)联排别墅为0.4-0.7
3)6层以下多层住宅为0.8-1.2
4)11层小高层住宅为1.5-2.0
5)18层高层住宅为1.8-2.5
6)19层以上住宅为2.4-4.5。
城中村的容积率的差异是很大的,有些城中村的容积率低,是0.5,而有的容积率高,是3左右,我们按照0.5来算,19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容积率是4.5,这就差了9倍。
这意味着同一块地皮,后者能比前者多产生9倍的面积。
如果这样大家不好理解,我可以举个例子进行说明。
同样一块地皮,建一层,卖100万,而建成9层,每层依旧100万,能卖900万,后者是前者的9倍,多了8倍的利润,而容积率就是政策允许你建设的层数。
而开发商主要靠这个新增的建筑面积赚钱,也就是通过收购底层的城中村,来盖高层的住宅,通过差价来赚钱。
所以大家会看,往往拆迁前,拆迁户会疯了一样建房子,但如果这些拆迁户建的房子太高,开发商算下来容积率不划算,利润不够,那就干脆不会拆了。
所以核心不是地皮,而是有没有利润。
过去拆迁往往是这么来的。
把容积率低的城中村拆了盖成容积率高的高层小区。
一般模式是,政府主导拆迁,给了拆迁款拿地皮再卖给开发商,然后开发商再拿去卖房子,这样一来,实现了三赢。
政府卖地赢了,开发商低买高卖赚了,拆迁的人拿到拆迁款赚了。
那谁亏了?
很简单,亏的是开发商把房子盖成高层住宅后,那些还愿意接盘高层住宅的人。
但实际上,过去这些接盘高层住宅的人也没咋亏,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有人从农村搬到城市,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抵押未来三十年的,来接盘高层住宅。
之前拆迁过程中,开发商,拆迁户,地产商的三赢,本质赢得是后来人愿意抵押的三十年。
但现在,还能这么赢嘛?
不可能了。
按照现在城市化进程,现在的人口增长率,我们能判断出来,将来不可能再有大量的人跑过来接受这些高层住宅了。
而相反,你说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核心区,有价值的核心区高层,能这样拆迁嘛?
也不可能了。
因为容积率是有上限的。
消防日照等其它建设标准还卡死了容积率上限就在4.5左右,而在过去拆迁过程中,开发商已经卡着这个标准建设了容积率4.5的高层了,你觉得他可能再去拆高层,建更高的层去卖嘛?
不可能了,位置再好,只要这块完全没利润了,那就是不可能拆迁的。
卖地没利润,政府没动力,卖房没利润,开发商没动力。
而拆迁有利润的拆迁户,没有权力推动这些。
大家也不要觉得自己的房子在北上广深的核心区就怎么怎么了。
对开发商来说,他看的从来只是利润,而不是所谓的核心区。
亏钱的买卖没人会做的。
然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现在动则30多层的超高层建筑,还能拆的动嘛?
不可能了。
你没有对手盘来接这桩买卖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