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陪客户吃饭,他喝多了非要去洗脚,我也一同前往,两人共消费476元。
和按摩技师聊天中得知,楼下的奔驰就是她的座驾,一个月休息8天。
那一刻,我羞愧难当。
自己西装革履、朝九晚五地坐办公室,工资到手扣完房租就剩下买个咖啡的钱。而她,一个靠手艺吃饭的人,早已悄悄实现了财务自由。
体面只是表象,挣钱才是硬道理。
纵然抛开洗脚按摩不谈,也有很多你看不起的生意,已经悄悄跑赢大盘。

一。
市井里的暴利,早已悄悄上岸
赚钱的门道从不在PPT里,而是藏在你不屑一顾的角落里。
我租房小区门口有家废品回收站,老板是个中年大叔,头发半白、裤脚沾泥。他每天开着三轮车进进出出,偶尔还收我们家的旧纸箱。
前几个月,他突然买了辆SUV。
我有点惊讶,问他怎么舍得花这钱。他说:“这不是废品的季节到了嘛,价格翻了一倍,我得抓紧时间收。”
后来我查了数据,才知道:一辆报废车,拆解下来,金属、线路、玻璃、电池、轮胎……毛利率能达到50%以上。
对比之下,许多新兴白领,工资被平台抽成、社保扣税、房租吃掉、生活成本吞噬,到手的钱捏得像牙膏管。

二。
年轻人转不过弯,是死要面子
这年头,体面正在毁掉很多年轻人,哪怕不快乐,也要装得高级。
我学了五年设计,我怎么能摆摊卖花?我研究生学历,去收垃圾会不会被亲戚笑话?我是程序员,做直播带货丢人不?
说实话,我以前也这么想过。但现在不一样了,我见得多了,想法也变了。
我有个大学同学,辞职后开了家宠物殡葬店,三年不到在杭州买房。客户都是高净值年轻人,一次定制服务上千块。
他告诉我:“这个行业还没人好好做,能入场就能赚钱。”他不靠学历,也不靠背景,靠的是对市场情绪的捕捉。
我们这代人,一边高喊“阶层固化”,一边卷进体面的牢笼,与千万人贴身肉搏。

三。
真正的富人,早就躲开了“聚光灯”
还记得疫情后,最先恢复的是什么行业吗?不是互联网,也不是金融,而是摆摊的、跑腿的、开夫妻店的那些人。
他们不靠融资、不拼概念,靠的是脚踏实地的现金流和灵活的商业嗅觉。
在路边卖炒货的大叔,被投资人盯上说“单个摊位收益比星巴克还高”;小区团购的宝妈,靠微信群月入上万,家庭地位直线上升。
我们这些读书人,总以为“看得见的光”才算成功。但其实,真正的风口从不喧哗,它往往出现在你瞧不上的角落。
很多人觉得“隐形富人”只是个段子,其实他们只是没有开发布会而已。
他们在细微中挖掘机会,在偏见中悄悄崛起,在沉默里实现自由。

赚钱这件事,别再端着了
时代变了,赚钱不再讲究门第,也不再靠资格。靠的是谁愿意丢下面子,先弯下腰。
别再用“体不体面”去判断值不值得。
你说扫地没面子,可高端家政年入几十万;你说卖卤味丢人,可畅销摊主跑赢创业公司。
放下体面去赚钱,再用钱来换体面,不丢人。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