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黄伯韬阻炸铅山大义桥

铅山永平大义桥,坐落在永平镇北,是八孔半圆石拱桥,全长193米,面宽6米。唐贞元间(785—804年)始建时是木桥,名“

铅山永平大义桥,坐落在永平镇北,是八孔半圆石拱桥,全长193米,面宽6米。

唐贞元间(785—804年)始建时是木桥,名“思政桥”。宋绍熙三年(1192)重修,因鹅湖峰顶寺高僧大义禅师所创建,得名“大义桥”,以后又多次坍圮。清乾隆六年(1741),大义桥被毁于火,重建时以石易木,始建成为石拱桥。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全部为麻石结构,造型古朴,结构坚实,桥上中部的小亭是近年才修建的。全桥结构严谨,远观此桥,鹅峰拱秀,横架南北,雄浑古朴。

明清时代,铅山县是福建北部进入赣、浙的重要咽喉要冲,大义桥是必经之点,因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无数的货物、人流和独轮车辆都经过了这座古桥。20世纪30年代,河口到石塘简易公路通车,汽车就从大义桥上经过,成为闽赣公路上的重要桥梁。

然而抗战期间,大义桥差点毁于一旦。1942年夏,日寇进犯赣东北,直至铅山青溪,距县城永平只有十余里。为阻止日军进逼,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撤退,在铅山设临时戒严司令部,戒严司令部立即部署炸毁当时闽赣公路线上必经之桥——大义桥。弹药已准备就绪,就待命起爆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铅山电信局觉得事关重大,于是用加急电话将这一情况向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部黄伯韬参谋长报告。这时总部已得到情报,日寇游哨已撤出青溪。于是黄伯韬电令停止炸桥行动。这座千年古桥才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1952年永平公路大桥建成,大义桥才摆脱了汽车轮的碾压,但仍为两岸交通要道。

黄伯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字焕然,号寒玉,直隶天津人,祖籍广东梅县。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

黄百韬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长。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投靠蒋介石,任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

济南战役初期,很多人认为王耀武整军经武三年,实力充足,工事完备,必能久守。当时25军于帝邱店激战后,于宿县整补,未到一个月,即奉命北上解围。行至邳县,黄百韬对身边的人说:“济南必失,此行必是白忙一场。”很快济南果然失守,王耀武化妆逃出被俘。事后黄百韬说:“济南被围之初,我在无线电话中听到王耀武向南京家属通话,告其夫人,某事如何,某事如何,细细叮嘱,达半小时之久。大敌当前,身为统帅,指挥之不暇,何能顾及家事?私而忘公,已无必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