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用了十几年洗衣机才懂!这些格子用错真要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明明用了洗衣机,衣服却越洗越脏,领口袖口的顽固污渍纹丝不动,甚至还沾着黏糊糊的洗涤剂残留?更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时刻?

明明用了洗衣机,衣服却越洗越脏,领口袖口的顽固污渍纹丝不动,甚至还沾着黏糊糊的洗涤剂残留?

更气的是,刚晒完的床单凑近一闻,竟有股说不出的怪味——这哪是“洗衣”,简直是“二次污染”!

最近刷到一篇“洗衣机洗涤盒用错”的帖子,评论区炸了:“原来我用了十几年的洗衣机,连最基础的格子都没搞明白!”

三个格子藏着“洗衣密码”,用错等于白洗

打开洗衣机左上角的抽屉式盒子,三个格子整整齐齐排着队——可别以为它们只是“装洗衣液的容器”,每个格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表”。

最常被用错的是中间那个“小雪花格”(标注❉或柔顺剂标识)。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把洗衣液往里倒,结果洗完衣服硬邦邦不说,还挂着泡沫。

其实这格子是给柔顺剂“留的VIP席位”:洗衣程序进入最后一次漂洗时,它才会“开闸放水”,让柔顺剂均匀裹住衣物纤维,衣服才会软乎乎、香喷喷。

要是把洗衣液倒进去,相当于让它“提前下班”,还没发挥清洁作用就被水冲跑了,衣服自然洗不干净。

左边的“大肚格”(标注Ⅱ或主洗标识)才是洗衣液的“主战场”。

洗衣程序启动后,它会随着进水同步释放洗衣液,和污渍正面“交锋”。

但要注意别倒太满——超过2/3就容易溢出来,残留的泡沫不仅难漂洗,还可能堵塞排水口。

最右边的“小格子”(标注Ⅰ或预洗标识)是给“重污衣物”准备的。

如果衣服沾了油渍、血渍这类顽固污渍,选“预洗模式”时,它会先释放预洗剂,提前泡软污渍;平时不用预洗功能时,还能用来放消毒液,给衣物做个“深度消毒”。

用错的后果有多严重?细菌比马桶还多530倍!

“不就是放错格子吗?能有多严重?”评论区有人不服。

但数据会说话——有研究发现,长期用错洗涤盒的洗衣机,内部细菌量比马桶还多530倍!

这不是危言耸听。

柔顺剂格长期被洗衣液“霸占”,残留的洗涤剂会和水混合,在盒子缝隙里发霉、长菌斑;主洗格倒太满,溢出的泡沫会黏在盒壁上,和灰尘、皮屑“抱团”,形成黑色污垢;预洗格长期空置,也会积灰,变成“细菌培养皿”。

这些脏东西在下次洗衣时,会随着水流重新沾到衣服上,难怪衣服越洗越“脏”。

更麻烦的是,洗涤剂残留还可能刺激皮肤。

尤其是给宝宝洗衣服时,柔顺剂格如果被洗衣液污染,残留的化学物质没漂洗干净,接触宝宝娇嫩的皮肤,很容易发红、起疹子。

清洁比用对更重要!2个月不拆盒,等于穿“脏盒子洗的衣服”

“原来我家洗衣机的洗涤盒,比我家垃圾桶还脏!”网友@小橙子晒出拆洗后的照片:盒子缝隙里全是黑褐色的泥垢,凑近闻还有股酸臭味。

其实洗涤盒是可以轻松拆洗的——大部分洗衣机的盒子上都有“PUSH”标识,按住一拉就出来了。

拆下来后,用小刷子刷掉缝隙里的污垢,再用温水泡10分钟(顽固水垢可以加勺柠檬酸),冲干净晾干再装回去就行。

建议每2-3个月拆洗一次,特别是梅雨季或潮湿地区,更要勤快点。

除了洗涤盒,洗衣机本身也要定期“洗澡”。

滚筒洗衣机的胶圈、内筒夹层最容易藏污纳垢,建议每半年用专用的洗衣机清洁剂跑一次“筒自洁”程序,把藏在里面的老垢、细菌彻底清干净。

写在最后:洗衣无小事,细节藏着生活的温度

以前总觉得“洗衣机嘛,能转就行”,直到被洗涤盒的“小秘密”上了一课——原来让衣服干净的,从来不是“随便倒点洗衣液”,而是对每个细节的认真。

下次打开洗衣机时,不妨多花10秒钟:看看格子标没标错,拆下来擦擦缝隙,给柔顺剂留个“专属位置”。

这些看似麻烦的小事,换来的是衣服清清爽爽的香气,是家人穿在身上的安心,更是对生活最基本的尊重。

毕竟,能把“洗衣”这件小事做好的人,日子也一定过得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