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启动的第10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并在现场与来自5个国家的5家机构签署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借用协议》。
根据《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国际合作管理细则》,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了月球科研样品国际借用申请评审,最终有7家机构的借用申请通过了审查,可获取由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开展科学研究。
他们分别是: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巴基斯坦空间和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嫦娥”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属于全人类。
中国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将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我们期待全球科学家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共同拓展人类认知、造福全人类。
2023年11月,中国国家航天局面向国际开放嫦娥五号任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
截至2023年12月底,共收到1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4份借用申请,共计申请样品71份。
本次“中国航天日”活动上,嫦娥五号带回的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与嫦娥六号取自的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古老月背样,进行了同框展示,二者颜色、密度、颗粒来源都存在明显差异,

同时,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遴选结果,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0个项目入选。
入选项目包括: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
巴基斯坦空间与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和国际车辆地面力学学会共同参与的“巴基斯坦月球车”;
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的“挑战性环境智能探索机器人”;
南非射电天文台、秘鲁国家空间活动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开展的“射电天文学阵列”;
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弗拉斯卡蒂国家实验室的“激光角反射器阵列”;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的“月球等离子体-尘埃外层敏感仪”和“月球离子和高能中性粒子分析仪”;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研制的“月球中子分析仪”;
巴林国家空间科学局、埃及航天局合作的“月表可见光和红外视像系统”;
伊朗航天局研制的“月球电位监测仪”。
嫦娥八号任务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将着陆在月球南极附近莱布尼茨-贝塔高原,与在此之前实施的嫦娥七号任务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2023年10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开放200千克载荷资源用于国际合作。此后共收到41份合作意向。
中国国家航天局按照科学目标更丰富、工程技术更创新、合作层级更多元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遴选,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1个国际组织的14个项目集成为最终入选的10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