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四川遂宁市发生的一段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显示医护人员坐在医院窗台边采取跳楼方式维权讨薪。当地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确认事件发生在当地镇江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否认"讨薪"说法,称部分医护人员对划转调整存在异议。
尽管卫健委的说法是部分医护人员对划转调整存在异议,但网民普遍对此表示怀疑。视频显示多名医务人员爬至医院大楼窗边,警方在楼下疏散人群并设立警戒线,消防人员也做好了救援准备。一些网民对此戏称,坐在窗边不是为了讨薪,是在擦玻璃吗?还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表演?
全国公立医院拉开年底讨薪大潮
在遂宁发生疑似医护人员讨薪事件之前,近期全国出现了多起医院欠薪事件,引起了网上舆论的关注。
截至今年11月1日,湖南益阳康雅医院,一家三级综合医院,曝出欠薪以及解雇700多名员工的消息。许多医护人员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他们被医院单方面解除合同,一夜之间被迫失业。
在湖南康雅医院曝出欠薪消息仅两天后,河南汝州妇幼保健院的员工于11月3日在医院门口举起横幅,高举喇叭呼喊“生活无法维持”的影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汝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称,医院已经拖欠工资一年多,而医保、公积金等也未予以缴纳。这些事件凸显了医务人员面临的薪资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当地卫健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回答媒体有关“拖欠工资原因”的问题时直截了当地表示:“没钱。”当被问及“医生的诉求怎么解决?”时,对方回答:“不知道。”
汝州妇幼保健院讨薪维权事件发生约两周后,山东烟台肺科医院于同月23日被曝光拖欠职工六个月工资,此外,前几年的精神文明奖和考核奖也未发放,导致职工“基本生活没保障”。
烟台市芝罘区卫生健康局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目前医院正在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发放工资。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院在本月15日也爆出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绩效长达15个月未发放,临聘人员每月仅有1000多元的工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泾川县委办公室随后回应解释,由于财政补助不足,拖欠绩效工资实属无奈,目前正在逐渐补发拖欠的绩效工资。
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生存状态
全国的公立医院通常根据其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因素被划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三级医院为最高级别,二级次之。在三级医院中,又以三级甲等医院为级别最高。
在前述发生欠薪事件的四家医院中,除湖南益阳康雅医院外,其余三家均为二级医院。
资料显示,全国二级医院在疫情爆发后的两年中,其亏损情况明显恶化。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中指出,有43.87%的二级公立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这一比例与上一年基本相当。而在2019年疫情前,亏损率仅为24.59%。
由于疫情冲击导致医院收入急剧减少,更加恶化的是,地方财政在这个时期也遇到困难,使得依赖差额拨款的二级医院财政支持进一步受到限制,陷入更为困境的境地。前述三家涉及欠薪的二级医院成为这一困局的典型例子。
根据《2020年度烟台肺科医院决算》报告,该医院受冠病疫情影响,全面停止住院收治工作,只维持门诊部进行结核病及精神病诊疗工作,“住院病人的锐减导致我院医疗收入直线下降”。
烟台肺科医院在2020年的事业收入为1972万元,比上一年减少了618万元。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医院的事业收入分别为1847万元和2110万元,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与此同时,烟台肺科医院的财政拨款收入也大幅减少,从2020年的1403万元降至2022年的747.93万元,财政拨款收入占比由41.57%急剧下降至25.23%。
河南汝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朝和副市长郑华永上月在一档节目中对当地妇幼保健院拖欠工资一事回应称,去年以来,受到出生人口减少、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院的业务急剧下降,导致收入急剧减少,无法收支平衡。
汝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去年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中指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按照财政规划逐年压缩预算收入”。甘肃泾川县委办公室也表示,近年来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欠薪)医院的收入急剧减少,财政补助不足,单位正面临正常运转的困难。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监测通报还显示,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存在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具体到能耗支出方面,二级公立医院2021年的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26.89元,比三级公立医院高出近30%。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与许多事业单位相似,不少二级医院存在人力资源构成不合理、冗员过多的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了财务收支。
此外,也有舆论认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在2021年印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案,也间接影响了医院和医生的收入。
分析指出,新的支付方式明确了每个病种的医保支付标准,这意味着医院收入增长将面临“天花板”,难以超出设定的顶限。同时,当某个病例的治疗费用高于医保标准时,超出部分将由医院承担。在实际操作中,医院通常将超标部分分摊到责任科室,导致相关人员的绩效工资和奖金被扣减。
二级公立医院的宿命和危机的蔓延
根据媒体报道,陕西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在今年4月的采访中表示,二级公立医院在2021年出现亏损是业界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即便在新冠疫情之前,二级公立医院的生存压力已经逐渐显著。
在这种压力下,许多二级医院正在尝试进行转型,比如转型为专科医院、康复机构、老年护理医院等。
然而,有分析认为,这些成功的案例目前几乎都集中在像上海和北京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对于大量位于县城的二级医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更多的二级医院可能难以逃脱消失的命运。
除了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困难,二级医院的欠薪危机还有向三级医院蔓延的趋势。北京同仁医院,一家头部眼科的三甲医院,于今年8月底宣布全院职工绩效奖金和夜班费大减50%,引发医生的不满。尽管医院事后补发了夜班费,并承诺明年1月将被扣除的金额补发,但这仍让医护人员感到一股寒意。
一些其他省份的三甲医院的医生担心,像北京这样的大医院工资高,有的已经降低,而我们这种在三四线城市的医院,工资本来就不高,还有进一步降低的余地吗?
全国正在缓慢从为期三年的疫情中复苏,然而曾经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医护人员却被发现坐在窗台边进行讨薪的行为。
这种被称为“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全国医护工作者所经历的辛酸和艰难。
一位网民在留言中感慨说:谁能想到“打响年底讨薪第一枪”的是医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