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107)洪湖拒敌王劲哉(8)

1940年5月,东荆河两岸开满了槐花,清风徐来,百里飘香。从汉阳通往沔阳的大堤上,一个身着对襟大褂,长马裤,头戴礼帽的中

1940年5月,东荆河两岸开满了槐花,清风徐来,百里飘香。从汉阳通往沔阳的大堤上,一个身着对襟大褂,长马裤,头戴礼帽的中年汉子策马狂奔。他急匆匆赶到大堤南侧的直河路时,浑身已是大汗淋漓。

直河路旁是繁华的街市,街市旁卖烟酒的老板老王远远见到来人,立刻迎了上去。两人迅速走进屋里。

来人从对襟大褂的贴身内置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老王说:

“赶紧派人把这份情报交给王师长,情报很重要。”

老王小心地接过情报,说道:

“放心,我马上交给递步哨,很快转给王师长。”

来人也不作停留,飞身上马,沿直河路打马驰向东荆河堤,他们口中的王师长就是王劲哉,老王的烟酒店,是第128师设在新沟附近的联络点。

1939年12月10日,日军占领沔城后,王劲哉先后将师部移驻洪湖的峰口、百子桥等地,而稽征处、军医处、医院则设在监利的柳关,制造迫击炮和炮弹的修械所设在监利的夏家门,军官学校、军事学校分设在洪湖的螺滩、吴湾等地。

峰口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自古物产丰富,域内东荆河直达武汉,又是天然屏障。大堤旁的直路河古时属华容县,名曰华容道。

三国时期,曹操就是败退于此。从赤壁到洪湖,从洪湖到汉口,以至南到岳阳,都要经过直路河。早在明清时期,这里的商业就很繁华,俗称小汉口。

长江大堤决口,周家矶段被淹,直路河却因地势较高,成为较好的避难地。

日军行军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第128师来到峰口之后,立即开展庞大的防御系统工程建设。

工程的总体构想,是受共产党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的启示,通过开挖地道,储粮储水,上可避敌人飞机大炮,下可通过暗道移动作战。

沔阳的地下水位较高,所以,建成的地道可以深达3米。人在里面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地堡暗道可直达东荆河大堤。

沔阳的乡土树也多,给暗堡提供了足够的材料。用粗大的树干做成顶梁和立柱,再植草木,俨然就是一座地下长城。

地堡暗道主要分布在陶家坝。陶家坝村庄的周边,本来是宽阔的水田,但这些水田都藏有玄机。

水田先由农户把地深耕细耕了一遍,再放水和泥,外铺稻草,稻草上再铺一层稀泥。这种看上去一马平川的稻田,是专门对付日军坦克的。

在监利东北部,王劲哉巧妙地利用堤坝连接处和道路交叉处修筑大批堡垒。这些堡垒沿北口街、周老嘴、毛家口以东,经福田寺、柳关、瞿家湾、小沙口等内荆河畔一线至峰口,仅大型堡垒就有80个,构筑了一条弧形防线。

在《日本战史》一书中,特别提到柳关的村落型堡垒。

柳关镇北临内荆河,其他三面的高厚围墙及堡垒外均深挖壕沟。这种生活设施齐全的堡垒群为土木结构,最大者高约20米,底部直径约15米,呈圆柱形;中间设有天井,通过木梯,可上顶端,直通瞭望哨。朝外一面均有暗堡,设有射击孔;底部挖曲线交通壕,与堡垒内侧的地道连接,战士随时可通过地道和交通壕进入暗堡作战,对付一般轻武器的进攻。

递步哨是128师特有的信息传达机制。情报由上一个防区传到下一个防区,一直传到目的地,传递速度比一般的单传要快得多。

当递步哨将武汉来的情报递到王劲哉手上时,王劲哉刚刚放下民哨传来的消息。

王劲哉展开递步哨递上的信件,只见上面是一行简短的钢笔字:“日军正在调配,向西南边移动。”

王劲哉知道,这份情报来自戴笠设在汉阳县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

本来,军统不会轻易为王劲哉的128师提供情报,他们正巴不得借日本人之手除掉王劲哉才好。

正在观察敌情的中国军队军官 图片来自网络

但驻汉阳的军统机关中,有一个工作人员是沔阳籍,因此,军统获得有关日军进攻沔阳的情报,才依托这种关系传递到王劲哉手上。

民哨传来的情报是安排在武汉的眼线获得的,称三元里车来车往,匆匆忙忙,日军行动诡异,恐有攻打128师之意图。

两份情报综合起来看,事态很严重。

王劲哉神色凝重,吩咐情报人员继续关注动向,弄清楚日军的作战方案和行动时间。然后,草拟了一份名单,通知团以上军官即刻来百子桥商议应对之策。

晚上7点整,团以上军官齐刷刷地坐满大厅。王劲哉那双锐利的眼睛一个个地扫视他们,良久没有开口。

381旅旅长赵天时,虎背熊腰,人高马大;382旅旅长任兰圃,浓眉大眼,英气逼人;383旅旅长薛豪平,古铜色的方脸,开阔的颧骨,典型的西北汉子。他们都是王劲哉的老底子,国军的番号。独立第1旅旅长潘胜富、独立第2旅旅长苏景华……以及独立第5旅旅长苏振东,个个精神饱满。

另有独立团团长倪辑五以及十几个团级干部,也都摩拳擦掌,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没有丝毫的畏惧。

王劲哉说:“王劲哉的生命,早就托付给民族,托付给抗日事业,我相信你们也是一样。现在,128师面临强敌到来,这是前所未有的危机。

“目前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人数众多。而我们,许多新兵刚刚完成训练,尚无实战经验。

“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优势,我们刚刚修完坚固的防御工事,正是检验它们的好机会。我们更有敢于作战、敢与日军碰硬的豪气。如何迎敌,劲哉先听各位的意见。”

各旅团长纷纷出招,方案讨论直至深夜。散会时,有人突然发现,9个旅长中,唯有古鼎新没有参会。

草拟通知名单时,王劲哉踌躇了好久,他在想,要不要通知384旅旅长古鼎新?

古鼎新虽表面处处迎合王劲哉,但王劲哉知道,自己很早就对古鼎新不放心,曾多次想把他从天门调到沔阳便于管理。然而,古鼎新多次借故推脱。

军法处置李保蔚后,感觉古鼎新越来越不对劲。因此,在这节骨眼上,绝对不能指望他。如果不通知他来参会,恐怕往后的隔膜就更多了!但王劲哉已经顾不了这些,他表现得是如此决断。

1940年6月6日这天一大早,日军一队人马行走在里仁口的田间小道上。乡野宁静的气氛仿佛在顷刻间打破,只听到急促的脚步声,还有“得得”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准备进入农田劳动的乡民,老远看到日军从仙桃镇方向耀武扬威地开拔过来,立刻返回家拴牢大门,躲了起来。

前面一小队日军经过后,紧跟着的是骑兵,后面是大批的日军,他们正像成片的蝗虫一样,往白庙方向行进。

随着马匹有节奏的声音一路前行。经过一片高粱地时,沿路边出现了“一”字型摆开的竹筒,正在行进的马匹,一个个停了下来,朝竹筒不停地拱去,然后拼命啃着竹筒。

就在马匹打转造成混乱的这一刻,突然,路边的高粱地里,伸出了几挺轻机枪的枪口一阵猛攻,日军骑兵乱作一团。

日军少佐吉田连忙组织进攻,机枪朝高粱地里疯狂扫射。大批日军端着枪冲向高粱地,几分钟之间,偌大的高粱地被夷为平地。

枪声马上停了下来。找到袭击者2具尸首,其余人不见了踪影。而日军损失了3匹战马和4名士兵。

吉田捡起那些竹筒一看,只见里面满是煮熟的黄豆,那黄豆还留有余热,并且闻得到浓烈的香味。难怪战马会停下来拼命啃竹筒,吉田顷刻间知道了其中缘由。

出现在里仁口高粱地里的狙击手,是128师倪辑五独立团二连一排的士兵。

在日军经过的多处地方,独立团都有狙击手埋伏。他们的任务,是迷惑敌人,同时,吸引敌人大部队往陶家坝暗堡地道附近前行。

在吉田所在部队向东荆河大堤开拔的同时,武汉、汉川、应城、仙桃几个地方的敌伪军也正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大举朝东荆河南岸集结。

汉阳到沔阳的大堤上,敌人的坦克部队气势汹汹地朝陶家坝方向开拔。在沔城地段,却受到了倪辑五独立团主力的顽强阻击。

这是由野坂指挥的一支大队,纠合了武汉、仙桃、白庙三地的日军,由坦克开道,重机枪殿后。来势凶猛,直扑陶家坝。

日军坦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支以新兵为主的队伍,他们刚刚接受过训练,实战经验还不足。但他们看着越来越近的敌人,恨不得一下子扣动扳机。

但是,直等到能够看清坦克旁边日军的面容时,才听得倪辑五猛吼一声:“开火!”一时间,只听得机枪、步枪的吼声混成一片。

日军迅速做出反应。坦克的炮口转向南岸的树林,殿后的重机枪“哒哒哒”向分布在河堤树林中的独立团射个不停。

倪辑五掏出手雷,向重机枪响起的地方扔去。机枪声音只停了一会,又“哒哒哒”响了起来。

交火不到半小时,一营三连全部阵亡。顶上来的连队被敌人坦克和重机枪火力压制,独立团陷入极度的被动之中。

独立团一时没有任何有效爆破坦克的武器,倪辑五想,消灭坦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手雷塞到坦克履带里,使其瘫痪。

可是,能够将手雷塞进坦克履带,并进行有效爆炸的希望很小。要塞进去不让手榴弹掉出履带,只有一个办法,除非……

正这样想着的时候,只见一名十五六岁的敢死队员身绑炸弹,在深沟里匍匐前进。倪辑五连忙喊道:“火力掩护!”

小战士一步步迅速接近坦克,手拉引线,直接滚到坦克履带中,绑在身上的手雷一声轰响,坦克的履带被炸断。小战士用自己的生命,阻止了敌人前行的步伐。

紧接着,一个一个的小战士也学着前面小战士的样子,匍匐行进到坦克群中。独立团掩护的火力与日军的火力交织着,靠近坦克的小战士,还没有滚入坦克履带之中,就中弹牺牲。

“上!”这时,只见二十多个小战士身绑炸弹分成几组,每组四人手牵手快速接近坦克,然后同时引爆身上的炸弹,滚到坦克履带下面。“轰”的一声,坦克被炸瘫痪。

这些小战士知道,日军密集的子弹会随时射中他们,但四人中只要有一人能够在饮弹之前引爆炸弹并滚到坦克履带下面,都能成功炸毁坦克。

20多人一组连接一组地向坦克群奔去,几声巨响,终于又有几辆坦克被炸毁。

倪辑五眼里噙满泪水,他看到了一片血肉模糊的陕西娃尸体,还有前前后后瘫痪了的坦克。前后瘫痪的坦克,阻挡了中间坦克的行进道路,骄横的日军大队不得不停了下来。

倪辑五怒吼一声:“冲啊,为陕西小弟复仇啊!”

日军在慌乱中又被击毙20多人。完成阻击任务后,倪辑五将主力撤下,向陶家坝方向奔去。

随后而来的大批敌人也跟着向陶家坝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