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央国企的职场里,形式主义早已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企业文化”。你以为这里是个干事创业的地方?不,这里更像一个大型“秀场”。从上到下,人人都在“演戏”,而精心编排的剧本里,繁琐的流程、冗长的会议和无意义的加班成为了主旋律。
官僚主义+冷血管理:这才是“天作之合”形式主义的核心玩法,不外乎两个字——折腾。领导爱折腾,员工被折腾,企业资源在折腾中被浪费得一干二净。

这些央国企喜欢拿着“官僚管理”的老套路,加上“高压内卷”的现代元素,搞出了一个四不像的怪胎。事情多到离谱,层层审批、层层汇报,最后汇到领导那儿,却发现——没人在意事情本身,只在乎形式是否漂亮。
举个例子:一个小小的项目启动,可能需要经过七八个部门的签字。签字完了呢?项目却迟迟搁置,因为开会比推进重要。而那些开不完的会里,大部分时间被用来“表态”。上级讲话,下级表忠心,轮到普通员工,就只能硬着头皮夸夸这“卓越的决策”。
更绝的是,他们还模仿起民营企业那套“鸡血文化”,要求基层员工拼命干活。可薪水?抱歉,跟拼命绝对不成正比。这种冷血压榨下,员工不是在燃烧激情,而是燃烧生命。
白天无所事事,晚上忙得像狗?——别被骗了如果你见过央国企里基层员工白天悠闲喝茶,晚上灯火通明地“加班”,千万别羡慕他们过得轻松。这种表面悠闲、暗地忙碌的状态,不过是一场“演戏”。

“假装加班”,是他们无奈的自保方式。一份工作,白天完全可以完成,但大家偏偏拖到晚上才动手。为什么?因为领导喜欢看“加班的努力”。于是,员工的时间被用来制造一种虚假的“拼搏气氛”,而非创造真正的价值。
“皇室气派”:小公司也要摆大架子这些企业的待遇或许算不上顶尖,但面子工程却丝毫不含糊。从会议室的豪华装修,到员工礼仪的严格要求,无一不在向外界展示“皇家风范”。可是当你走近一看,豪华的外壳之下,是破败的管理逻辑。

最讽刺的是,出问题了,没人承担责任。领导头衔一个比一个响亮:科长、处长、部长,甚至书记、主席,但当责任追溯时,这些头衔仿佛隐形了。基层员工成了替罪羊,高层领导却总能全身而退。
形式主义的生态链:表功、甩锅与内耗形式主义的最大“成就”,是制造了一套完美的职场生态链:
有功劳,大家抢着分:部门之间为了数据好看,拼命装点门面,甚至不惜虚报业绩。出问题,人人忙着甩锅:领导推给中层,中层再压到基层,基层员工无路可退,只能默默背锅。这种环境下,“甩锅文化”成了生存法则。谁最会甩锅,谁活得最滋润。而普通员工只能靠加班堆人设,用一场场“表演”换取工作饭碗。

央国企的形式主义,正在把一批批年轻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人喜欢在职场上当“演员”,更没有人愿意成为形式主义的牺牲品。
这些企业若想破局,必须迈出两大步:
结果导向改革:以实绩论英雄,减少无意义的形式化考核。重建责任机制:谁负责,谁承担;出了问题,不再甩锅到基层。而对于身在其中的职场人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的价值,是否值得被浪费在这种环境里?职场只是人生的一个舞台,当剧本不合心意时,换个舞台,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