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夏季到来后,越南的电力系统迅速陷入了危机,此时中国大方地送去了上千度的电力,然而越南的某些人却一边使用着援助的电力,一边怒斥中国抢走了越南的订单,那么越南经济疲软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越南经济并不乐观
在那场长达3年的疫情结束后,越南当局却看着手中的报表不敢松懈,因为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越南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出口仅剩原来的20%,整个出口额更是降低了11.9%,此前作为主力的手机出口业务,也比此前衰减了15%。
虽然不少人对这些数据的感受并不算大,但这些数据反映在现实之后,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继续平心静气,据越南的专业媒体报道,目前有7500家企业在倒闭的边缘,或者是已经正在走倒闭程序。而第一季度的数据更加惨不忍睹,在此期间有超过4万家企业停工,1万多家企业直接倒闭,受此影响失业人数高达105万人。
如此庞大的失业人口自然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冲击,6月时数十名贫困的年轻人被蛊惑后对警察局发动了袭击,事后调查结果显示,那位与境外有联系的主谋正是凭借着贫富和民族情绪为由,将这些失业的青年变成了破坏秩序的武器。
但对于越南来说,这样的事情一时半会之间大概是难以解决,毕竟企业想要及时止损也只能继续裁员,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越南企业衰退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日媒进行了详细分析,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作为越南产品消费主力的西方不行了。疫情影响的国家并非只有越南,经过三年的折腾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而且自从俄乌冲突开始后,美西各国都在乌克兰身上下了大量赌注,而从如今美国免费接收乌克兰企业来看,各国似乎是瓜分了乌克兰的未来,但对于各国的民众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反而因为能源危机导致生活质量一降再降,导致国内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例如法国过度执法引发的大规模混乱,英国一波又一波的罢工大潮,德国对美国和干涉俄乌的抗议,还有美国一边按下债务暴雷危机,一边追求“正确”的思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已经是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向国外发出订单。
其次是越南的劳动力素质,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各国纷纷准备将手中的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更加廉价的东南亚,而越南自然也分润了不少。此前各国对越南是很看好的,甚至连《华尔街日报》也称赞说,越南的制造业在未来必将会超越中国。
等这些企业真正到了越南后才发现,越南实际上是和印度差不多的“风水宝地”。据相关的报道所称,越南的人工成本的确低了不少,但越南工人们能不加班绝不加班,而且在选择工作时也是非双休不要,这些归于正当权益的要求其实也没什么,但那并不乐观的良品率却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事后有人吐槽称,虽然用人的直接成本降了下来,但损耗率却直线飙升,搞到最后利润其实并没有多少提升,还浪费了不少原料。再加上疫情来临后全球的运输都开始放缓,不少外企趁此机会关闭了在越南的企业,重新将订单交给了中国。
不过依旧有企业看好越南的前景,选择了押宝越南,但那些挺过了疫情的企业则要面对另一个难题——东南亚大停电。
电力告急限制越南发展
进入夏季之后,东南亚本就炎热的天气继续发力,因此突然增加的电量消耗让越南电网苦不堪言,因此越南直接开启了轮流限电模式,工业用电和民用电力轮番供给,让不少工厂苦不堪言。
如果只是单纯的效率降低还勉强能够接受,但停电对于富士康、三星这样搞高端产品的大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停工的问题,生产线上那些脆弱的设备真的经不起这样的反复折腾,而且停电也让他们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岌岌可危。
此外这些外企还想要承担各种外企独属的税收和费用,但享受的生产环境却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在本地企业停电休息时,外企还要自掏腰包满足越南当局的收割。正因如此,一部分外企在东南亚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中国。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中国同样也因为国际市场的疲软而面临困境,为此中国做出了一个决定——向越南输送电力。
对于这个决定有很多人都十分不解,认为这是在资助自己的对手,但实际上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如今中越之间有不少行业都形成了产业链,所以一旦越南的生产出现问题,中方的一些相关企业就会因为缺少原料而无法动工,因此保证越南的生产效率,其实也是保证自己的利益。
此外如今中国已经开启了产业升级的进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式微是必然的趋势,这是这类产业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他们即使能够短时间内在中国回光返照,最终也还是会流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此外网友猜测称,这个举动或许也是在帮助越南稳定国内的秩序,因为越南一旦混乱起来,就会让一些势力有机可乘,比如此前的警局被袭案,查到最后似乎就与美国中情局扶持过的势力有关。
从种种因素都可以看出,越南的经济疲软并非一些人所称的被抢夺订单,而是本国能力的局限,以及全球大环境影响下的必然趋势,而如何逆转这个趋势,则是需要全世界共同克服的课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