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上个星期和哥哥讨论了学习、游戏和家务之间的关系,这场讨论让我、哥哥还有Tim都对

上个星期和哥哥讨论了学习、游戏和家务之间的关系,这场讨论让我、哥哥还有Tim都对自己喜欢的事,还有内驱力都有了更为切肤的理解。 1、没人喜欢做家务 那天在去珠海的车上,我告诉哥哥,平时如果家里要开饭,或者没有水喝,或者灯没有关,为什么你没有意识去做呢?他说:因为没有人喜欢做家务,做家务都是迫不得已。刚刚听到他的解释的时候,其实我有点气愤。因为他说的这个家的事好像和他没有关系,说得家务就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事。可后来想明白了,那是因为平时我们没有让他去做,没有教他去做,让他觉得做家务这事和他是没有关系的,这是家长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允许帮忙做家务,那孩子会很自然的把做家务当做自己的份内事,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内驱力的问题。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肯定不会想做好的,做家务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要求去洗碗,我都是很随便的,而且是非常不情愿。洗的不好,最多就是被说,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洗不干净而不用做家务,这实在是求之不得。这是因为,我们作为孩子不喜欢做家务,可当我们是父母以后,我们觉得这个家是自己的,需要自己去维护,于是做家务就成为了自己的事。这是因为我们看待家务这件事情发生了转变。 同样的,为什么哥哥会学习成绩不如他自己的意愿呢?因为他的付出和他的期待是不成正比的。就像他在家务上的投入,和结果肯定是不成正比的一样。当我叫哥哥摆碗吃饭的时候,他就只是拿碗,不拿筷子,也不会去拿碟子。可如果他玩游戏,他根本不需要别人叫,他会自己考虑时间还有多少,还能玩多久,甚至会考虑到如果午睡太久而没办法把时间都用上。 在学习这件事上,哥哥始终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是我们要求他学的,不是他自己要学的。他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学来干嘛,于是他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所以他做很多事情都是不过脑子的。就好比同样做一道题,学霸可能是思考了好几个不同的方向,最后做错了。他可能是根本没有怎么思考,就放弃了,也做不出来。可是这背后的思考程度和学习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2、主动思考和被动等待 做自己的事和做不喜欢的事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是思考的深入程度。 比如,当哥哥需要玩游戏的时候,他会想好自己要做多少作业,做大概多久,然后就约同学上线打游戏。做作业的效果不一定重要,但是完成的时间很重要。他会提前约好同学,然后想办法在限定的时间“完成”作业。这种完成包括选择难度低的作业,选择容易完成的科目,甚至会抄答案。这就是他深入思考怎么样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开始打游戏的过程。这个过程,他在怎么完成作业上花费的精力,远远大于他在作业本身下的功夫。 这背后的最大不同是,是不是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能打游戏,所以必须要完成作业,但是完成的质量不是重点,完成才是。所以,要让这事情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才能够让他真正的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就像我们在职场中,什么时候成长最迅猛?往往就是解决了立根之本的难题以后。也就是学会主动应对并解决职场中的重要问题的时候。这让我想起大学毕业的时候进入一家金融企业,自己其实没有任何的优势。非金融专业,没有口才,没有资源和背景,怎么能够在这个企业立足呢?当时,试过被上级领导当面羞辱,试过被大领导当众责骂,当然也挨过其他同事的白眼。最终,通过找到当时没有人做的金融产品的领域,通过半年的研究琢磨,一步步成为了当时公司的产品专家,得到了大领导的认可,实现了自己的成长。那个时候,放弃是很容易的,选择放弃或者逃避都是可以的,但没办法解决自己的立足问题。于是,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研究,去尝试实践,最终才能够真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习上其实也是这样。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的学习节奏,自己的学习误区,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的。把这些搞清楚,运用好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的方法,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实现成绩的提升。只不过,很多人是习惯性的去做,但是忽略了这过程中思考的深度,导致效果大不如预期。于是,我也把自己这些想法也都和哥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他一些启发。 做此记录,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