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煤矿里的 “幽灵” 是矿坑小马 —— 这些马一生都生活在地下,缺乏阳光和新鲜空气

煤矿里的 “幽灵” 是矿坑小马 —— 这些马一生都生活在地下,缺乏阳光和新鲜空气。这些在黑暗的隧道中出生长大的顽强动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的本能以及被称为 “conogons” 的人类驯马师的指导。它们的工作非常艰苦:一匹马可以独自拉动多达八辆沉重的煤车,以非凡的技巧在狭窄阴暗的通道中穿行。​ 这些小马打生下来就没见过太阳。眼睛适应了黑暗,猛地被拉到地面会瞎掉。驯马师说它们鼻子灵得很,能闻出瓦斯的味道,比机器还准。矿道里出点小塌方,人还没反应过来,马已经站定不肯动了,多少矿工靠这本能捡回条命。​ 可没人把它们当救命恩人。煤车链条磨破了马蹄,就用铁丝捆捆继续拉。隧道顶滴的水带着硫磺味,把马毛泡得一缕缕的,看着像团发霉的棉絮。有老矿工回忆,冬天矿道里冻得刺骨,马呼出的白气混着煤尘,在头灯照下像团雾,拉车的铁链子冻得粘手,马却得一步一步往前挪。​ 最让人心里发堵的是,这些马活不长。常年不见光,肺里积满煤渣,大多活不过十岁。正常马能活三十多年,它们的一辈子,就耗在几百米深的地下。驯马师会给表现好的马喂点 oats(燕麦),算是最好的奖励,可这点甜头,哪抵得上一辈子不见天日的苦。​ 有人说这是没办法,那时候没机器,不靠马靠谁。话是这么说,可矿工下井还有轮换的时候,马却从早到晚待在矿里。有张老照片,矿道塌了,人都跑了,只有匹老马守着煤车,眼睛在黑暗里亮得像星。后来人们把它挖出来时,它还保持着拉车的姿势。​ 其实这些马也不是天生就该干这个。最早是农民家里的马,被煤矿买走,一进矿道就再也没出来。它们的孩子生在地下,以为世界本来就是黑的,煤渣的味道就是空气的味道。人类挖煤取暖发电,把光明留给自己,把黑暗全推给了这些不会说话的生命。​ 现在煤矿早用上电机车了,矿坑小马成了老故事里的角色。博物馆里摆着它们用过的马具,锈迹斑斑的铁环上还沾着煤渣。讲解员会说 “它们为工业革命立了功”,可谁还记得每匹马最后倒下时,眼睛里是不是还映着矿灯那点微弱的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