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60军起义后,副军长一职却“难产”,毛主席敲定一人:那个给红军送过厚礼的国军排长在哪里?
1952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兼干部部部长的罗荣桓主持对仍在军中服役的将领进行定级,这一工作成为了1955年大授衔的重要依据。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军衔授予工作开始逐步推进,到了1955年秋季,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授衔正式开始。 此次授衔的主要依据包括资历、职务和战功,除此之外,还要兼顾一定的“山头”平衡。在众多将领中,有一位的军衔评定特别困难,授予中将、少将或大校的可能性都有。那么这位将领就是叶长庚。 他出身贫困,年幼时便肩负起家庭重担,8岁就替人放牛,12岁开始打零工。1926年6月,他为本村的陈姓地主当脚夫,前往广东韶关。当时,广东是国民革命根据地,叶长庚在此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在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三团机枪连担任战士。 不久,他便随军北伐,参加了攻占南昌和南京等重大战役。由于作战勇敢,他被晋升为机枪连代理排长。然而,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叶长庚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深感愤慨,对蒋介石产生了强烈的敌意。 在解放战争期间,叶长庚担任了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在1945年10月到1946年12月之间,他指挥全省的剿匪斗争,成功消灭了3万余名土匪,打击了伪满汉奸和国民党特务,稳固了黑龙江省的局势。 1949年1月,为了做好起义部队的工作,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命令,任命叶长庚为十五军副军长。此后,叶长庚带领部队前往西南,参加了鄂西战役,并在四川资阳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千余人,俘虏万余人。
在1948年的金秋十月,中国大地上正上演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7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带领全部部队,在解放军的争取下宣布起义。这支部队的起义,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义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这要归功于前期做足的准备工作,解放军方面为60军的起义做了周密的安排。而曾泽生本人也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他深知国民党政权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带领部队投奔解放军才是正确的选择。 中共中央对60军的这次起义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尽快发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中央很快就着手安排60军的改编工作。按照惯例,起义部队的军长人选往往由原任军长担任。因此,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一职自然不在话下。但是,副军长的人选却成了一个难题。 就在各方为这个问题伤透脑筋的时候,毛主席忽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叶长庚,一位曾经在1929年率领全排投奔红军的国民党排长。这段往事还要从1929年12月说起。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冬日。在江西景德镇一带,一支国民党军队的排长带着自己手下的官兵,悄悄地向红军驻地靠近。这位排长就是叶长庚。他不仅带来了20多名忠诚的战士,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8支步枪和2挺重机枪。
在那个年代,对于装备极其匮乏的红军来说,每一支枪都弥足珍贵,更不用说重机枪这样的重武器了。叶长庚带来的这批武器装备,对红军而言无异于一份厚礼。当时负责接见的彭德怀将军对叶长庚的表现十分赞赏。 叶长庚在加入红军不久后,由于出色的表现很快升任为团长。在担任团长期间,他曾与毛主席共进过一次午餐。当时,毛主席担任红一方面军政委一职。彭德怀告诉叶长庚,毛政委要到团部吃午饭。叶长庚听说后非常激动,因为他早已听闻毛主席的事迹,对这位政委十分崇敬。为了能给毛主席留下好印象,他特地自掏腰包买了两斤腊肉,想要好好款待毛主席。 然而,中午饭桌上只有他们这一桌有腊肉,毛主席看到后,脸色立刻变得严肃,他误以为是叶长庚动用了军费给自己开小灶。叶长庚连忙解释:“毛政委,您误会我了!这腊肉是我自己拿工资买来的!”毛主席听后,脸色才缓和下来,他拿起腊肉走到其他士兵的桌前,说:“这是叶团长为大家准备的加餐,大家吃了才有力气打仗!”叶长庚听后,心中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更深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革命事业中有所作为,努力追随毛主席的脚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福建的长汀、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叶长庚所在的军团也随之长征,并且负责六军团的后勤工作。没多久,叶长庚因病倒下,跟随部队一起进行休养。 在部队准备翻越大雪山时,叶长庚被留在了当地,等待恢复健康。休整期间,叶长庚得知一家小药铺的老中医曾上过大雪山,他详细询问了雪山的地形以及上下山的道路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叶长庚决定追赶部队,于是他用银元购买了参药、干粮、茶叶、红辣椒和御寒物品,带着警卫员、饲养员和马匹,一行三人开始了艰难的登山之旅。 登山途中,气候恶劣,大家困乏不堪。警卫员因体弱不支,最终吐血倒下,叶长庚和另一名战友不得不在悲痛中掩埋了战友的遗体,并在一处破旧的小棚中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一夜。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翻越了巍峨的大雪山,并在东乡喇嘛庙赶上了红军大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