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比边境冲突更刺痛泰国的,是这把枪 就在泰国总理和柬埔寨首相还在马来西亚谈停火,

比边境冲突更刺痛泰国的,是这把枪 就在泰国总理和柬埔寨首相还在马来西亚谈停火,曼谷这边却突然响了枪。 不是边境线,不是恐袭警告,就在市区——安多哥市场,一个本地人熟得不能再熟的地方。 一个61岁的男人,带着挂满弹匣的背包,在人来人往的集市上一路开火,打死四名保安和一名女摊贩。还有路人中枪。之后他逃走,警方包围谈判无果,最后返回案发地自杀收场。 整整30分钟。不是秒杀,不是疯子乱射,是一场有节奏的清算。 监控录像还原得很细。女摊贩跪在货柜后哀求,还是被近距离开枪。她不是误伤,是被发现后,直接补了一枪。 当局很快给出通报:枪手与被害保安曾在同一家公司任职,有过节,怀疑因工作矛盾动手。警方补一句,女商贩可能是感情纠纷对象。 听上去像剧本,但现场不是电视剧,是真死人。 有意思的是,就在新闻发出后几个小时,泰国网上的节奏已经冲向“柬埔寨复仇”“境外特工”的方向。这个节骨眼太敏感,柬方赶紧发声明撇清关系:不是我们干的,我们不蠢到在谈和期间搞暗杀。 泰国官方当然也不愿意让这起枪案被“外部化”,更怕演变成情绪爆点,迅速压制舆论,给出结论:私人恩怨。 但事实是,哪怕真的是私人恩怨,这事对泰国的打击,也不比边境冲突小。 因为这不是头一回,也不会是最后一回。 曼谷不是第一次出事,泰国也不是第一次让人心惊。 这国家合法持枪,从来不是秘密,只是一直没人愿意太明说。旅游业是支柱,谁会主动讲自己国家枪太多?但数据摆着:每百人15.1支枪,是东南亚第一,放在亚洲都算靠前。 更别说过去这些年泰国一直是美国枪支出口的“大客户”——2005年到2022年,泰国拿走了美国对外出口枪支的21.4%,整整79.5万支。 这些枪去了哪?当然有部分进了执法部门、保安公司,还有一些,流进了没人查得清的地下市场。 泰国的法律要求持枪者必须20岁以上、通过背景审查和心理测试。但谁都知道,在一把枪能合法买进来、黑市也不稀奇的地方,这些门槛,就是门口写了个“请勿吸烟”。 你可以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的几起大案: 2020年,一名士兵在那空叻差是玛,持枪扫射,死了29人。 2022年,前警察持枪冲进农磨兰普府一所幼儿园,39人遇害,多数是孩子。 2023年,暹罗百丽宫枪击案,14岁的少年开火,中国游客也中弹。 这不是“偶发”,这是积累后的溢出。泰国的问题不是“哪个疯子突然发病”,是这个社会对枪的容忍度早就高得离谱。 而这次安多哥市场枪案,只是把“私人恩怨”这种最容易被忽视的动机,又一次摆上台面:在一个枪支密度过高的社会,任何一点火星——情感纠纷、职场矛盾、仇恨积怨——都足以引发杀戮。 而曼谷,是个接待中国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 红星新闻说得很直接,这次案发时有三名中国游客擦肩而过,躲过一劫。这种消息传出去,够影响十万人犹豫要不要定下一张机票。 所以问题的重点,不是“凶手到底因爱生恨”,也不是“是不是柬埔寨趁乱动手”,而是——泰国社会这根线,早就绷太紧了。 当你的合法制度纵容了高密度的枪支持有,又没有相应的安全管控,当枪械文化早就渗透进保安、私人雇佣、黑市交易、地方军阀这些灰色生态里,那就别指望“靠几道安检、几场突袭”来维稳。 尤其是一个以旅游经济为命脉的国家,必须面临这个现实:旅客能接受风景的原生态,但不能接受治安的“野生化”。 当中国游客在泰国摊上“不是被抢劫、是被流弹”,那就是硬伤。哪怕你每年投入再多宣传推广预算,也抵不过一条“本地人突然掏枪乱射”的视频。 更别提你身边还有一个长期“不稳定邻国”柬埔寨,一旦情绪点燃,国内外舆论很容易把枪声和边境联动,哪怕根本没关系,也足够致命。 现在问题摆在那儿:泰国要不要继续假装“枪是有控制的”?要不要承认这个社会的安全系统已经被侵蚀得很深? 继续粉饰也可以,只是下一次,就不一定是擦肩而过的中国游客了。 而游客们看到这类新闻,会不会改变原本去吃冬阴功、看沙滩的计划? 如果你心里打了个问号,说明这问题已经不是边境矛盾那么简单。 它是国内结构性风险的裂缝,是一枚随时会再次走火的子弹。 参考资料:《 泰国曼谷发生枪击事件已致6人死-光明网 》